第二十六章:荷花池批發市場(1 / 2)

90年代,大部份國企工人,還在廠裏熬著三班倒的時期,這邊就早已經寸土寸金,日進鬥金了。

看得缺一門暈乎乎的。

到處打聽價格。

來荷花池逛了一圈,缺一門簡直大開眼界。

總覺得無論進點什麼,拉到鎮上,都能夠掙不少錢。

事實也的確這樣。

90年代是日用百貨,服裝鞋襪這些商品的黃金時期。

這個年代,隻要不是特別笨,隻要敢於跨出這一步的,多多少少都能掙點錢。

隨便找個不起眼的路人甲,你別看他焦急,狼狽的拉著大包包,看似無助的樣子。

可搞不好人隨便兩的生意,就可以抵得上國企兩三個月的工資。

和農民比起來,搞不好一年還綽綽有餘。

“範陽,你咱們要不回去問問,在鎮上開個服裝店吧,你看怎樣?”

競爭還是挺大,路邊的雜牌子店鋪,很多直接在門口掛著牌子,服裝批發,多少多少錢一件,絕大部份都在幾塊錢的樣子。

夏裝就更加便宜,襯衣,休閑褲,兩三塊錢的都有。

而且皮鞋也特別多。

缺一門眼睛尖,竟然在一個偏僻的店鋪,發現了和範陽他們同樣款式的休閑皮鞋,樣式還更豐富一些,隻不過價格略高,價格在10塊錢到15塊錢的樣子。

範陽拿起來一看,發現鞋底是壓鑄的,一看就是沿海那邊過來的產品。

隻不過質量上,簡陋得也的確可以。

範陽他們用的,至少是帶絨,仿真皮絨的雙層麵料。

而這些皮鞋,裏麵絨都不帶,簡陋得真有點嚇人,完全是徒有其表。

沒辦法,為了取得充足的競爭力,取得在價格上的優勢,有些製造商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又沒有什麼品牌意識,有些手工作坊一兩塊錢的利潤,見錢就甩,反正製作簡單,濫竽充數罷了。

看得缺一門又蹉牙花子:“喂你看範陽,這鞋子才10塊錢一雙,喂要不我們買點回去直接賣算了,懶得自己作得麻煩。”

雖然質量差,但缺一門也挺感興趣的樣子。

範陽沒話。

但缺一門想了想,隨即又陷入擔憂:“這麼便宜,範陽,你我們這個生意作得長嗎?”

“人有人路,鬼有鬼路,各有各的門道,各作各的生意,你管別人那麼多幹什麼,未必你還能杜絕得完嗎,好了別想多了,聽我的就行。”

“嗯,那咱們是不是買點衣服回去?你看夏快來了,整點背心回去也能好賣啊。”

“別想那麼多,人人都作的生意,你覺得有把握麼?皮鞋好做,是因為我們有製造上的優勢,服裝?目前還沒有取巧的點,即便有,你我也不知道,別瞎操心了。”

“嗯,好像也對啊。”鎮上就有好幾家服裝店。

缺一門這個人這點好,不咋囉嗦,反正範陽什麼,就是什麼,從到大基本上都是這樣。

兩人逛了半,範陽也沒打定主意。

高原地區的特點是什麼?

跳出來第一個念頭,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冷。

海拔高,即便夏也不太熱,特別是翻過二郎山之後,每年的四五月份,那些河溝邊上,往往還凍著厚厚的冰層。

到了冬,就更加冷了,不習慣的人走進去,再加上有點高原反應的話,真是手手腳腳都得凍掉。

照這個道理,弄點皮手套,帽子帶進去,應該好賣。

想著就往棉紡市場那邊走了過去。

沒走幾步,就發現兩個穿著對襟服飾,脖子上掛著佛珠的藏族人,在批發市場裏轉來轉去的。

不好直接上去打招呼,範陽跟在後麵走了一陣。

發現他們對服裝都沒什麼興趣,而是直接走到賣食品的區域,在一家店鋪前麵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