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回沙皇俄國。
在世界版圖上,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崛起,都需要時間沉澱,一般來說是二百年一個周期。
這在世界上出現的各個王朝當中,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自從15世紀,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俄羅斯國家誕生,便走上了一條極速擴張的道路,主要的目的是對抗奧斯曼土耳其。
1721年,便統一俄國,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
在18世紀後期,葉捷卡琳娜二世時期,達到鼎盛。
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這其中,沙皇俄國可謂不忘初心,總動發動了9次俄土戰爭。
莫斯科距離土耳其有多遠呢?非常遠,隔著他喵的千山萬水,
俄國是徹底鉚上了,孜孜不倦的針對土耳其,為此不惜占領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莫斯科到土耳其有6000多公裏,建立了一條長達數千公裏的交通線路,就為跨過高加索山脈,攻打土耳其。
還花費200多年時間,占領了哈薩克斯坦,以形成對土耳其的包圍。
300多年時間,曆時幾代人,總共9次俄土戰爭?這是有多麼大的毅力?
這個強大的帝國也是被戰爭拖垮,300年後的戰爭,也不再是報仇那麼純粹的目的了,屬於列強爭霸,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都先後向德國宣戰。
俄國慘敗。
沙皇的失敗,使它的君主專製製度在國內外威信掃地,而國內物資緊缺,經濟衰退,工人罷工,而農民,不甘於農奴統治,站出來鬧起了革命,想要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
革命的種子,在厄羅斯萌芽。
又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幾乎把老本都打沒了。
沙皇俄國已經名存實亡。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拚了命的發展軍工,生產武器,誓要跟他們幾國沒完。
當時的局勢是,誰都知道,必然會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必然爆發。
英法聯軍,忙著在法國邊境修建馬奇諾防線。
而沙皇俄國呢?就忙著搞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1917年,爆發了二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在馬列主義的領導下,推翻了沙皇的統治,把沙皇趕下台,建立了最高蘇維埃政權,又通過同一年的十月革命,統治俄國。
從此,在列寧同誌的領導下,厄羅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解放農奴,建立集體農莊的生產製度之後,就開始積極備戰了。
沙皇被推翻,之前被奴役的領土紛紛獨立,像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等等,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等,紛紛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以厄羅斯,烏克蘭,白厄羅斯三個蘇維埃國家為主,12個附屬國家為輔,短短21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了歐洲大陸最強大的聯邦。
也是短短的21年後,1939年,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整個脈絡大概就是這樣。
在歐洲大陸,有一個傳統時期劃分,大約1000年一個周期,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
古典時期是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歐洲大陸實行城邦製度,以波斯,希臘,斯巴達,為代表符號,相互爭霸,艾歐尼亞戰爭之後,斯巴達衰落,馬其頓,靠著威名遠播的馬其頓方陣,牛逼了一段時間,然後羅馬帝國就正式崛起了,到西羅馬滅亡之後,古典時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