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因為中天台進貢的藥妝、藥膳等等,壽陽太後這幾年非但沒見老,反而有些逆生長。四十多歲的人了,瞧上去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樣。
可殷姮看得出來,太後的心已經有點老了。
年紀大了,爭勝的意氣沒那麼重了,免不得有點孤單,想養個孩子。
若說一開始,太後隻是想著手上有個公子,萬一殷長贏出什麼事,自己也有籌碼。可長公子一出生就是養在太後宮裏,時間久了,太後真的就開始為長公子一心一意地打算了。
若非如此,壽陽太後也不至於命人殺了楚姬。
壽陽太後又不傻,難道不清楚,無論她做得再多,一旦有殺母之仇卡在這裏,就算翌日長公子成為大王,也不可能真心對她麼?
親媽再怎麼不好,那也是親媽,其他人怎能奪走她的性命?
但壽陽太後曆經四朝,在宮廷摸爬滾打,知曉殷長贏的後宮成分之複雜,前所未有。
這不是某個家族之間的角力,而是以曾經的國家,知名的學閥為團體,從而你死我活的爭奪。
假如有王後、有嫡子,或者有寵妃,有愛子,倒還沒什麼。
正因為殷長贏不偏袒任何一個,長公子才如此顯眼。
其他公子不想爭,還能安安分分做個鵪鶉,擺出一副我就隻當富家翁的架勢,人家也不會沒事惹到你頭上,多一個敵人。
長公子呢?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多少年的觀念,根深蒂固,改不過來。
長公子隻要活著一天,就是明晃晃的靶子,又有那麼一個不省事的親娘。將來人家要坑他,隻要從楚姬下手,一坑一個準。
哪怕是宮中的寺人、宮人們,要問更聽壽陽太後的,還是更聽長公子生母的……這還用問嗎?
長公子自有親生母親在,怎麼可能比曾祖母還親?
真走到那一步,長公子要麼被親媽坑死,要麼就為了王位,要把親媽(連帶著母族一群不省事的破親戚)弄死。
要知道,宋太後犯下謀逆大罪,殷長贏都沒殺她。
雖然壽陽太後和殷姮都知道,這是因為宋太後曾經庇護過殷長贏這個兒子,他才手下留情。但外人不知道啊,還以為大王孝順呢!
長公子若對生母下手……
在世人眼中,以子弑母,這是明晃晃的把柄,不配為君。
不爭就是死,爭就不能留這個不省事的親媽,壽陽太後當然是希望長公子好的,所以才提前下手,把惡人給做了,免得長公子將來進退兩難。
這些道理講出來,誰不懂呢?
哪怕是三公九卿們聽了,對於壽陽太後的做法,也隻會叫好——他們怕了宋太後這種胡攪蠻纏的主,將來再來個差不離的,沒人受得了。
可道理歸道理,讓一個六歲的孩子接受“曾祖母為了你,殺了你親媽”,這也太過分了點。
加上楚姬對下人十分殘酷,非打即罵,對其他人飛揚跋扈,令人生厭,但對兒子噓寒問暖,就是個溫柔體貼的母親,沒留下半分壞印象。
這就更要命了。。
將來如何,都應該是長公子自己的選擇,你替他把這個決定做了,他恨你又有什麼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