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底下從來就不乏自作聰明的人,尤其是各國公卿,早就習慣了用傳下來的那一套與王權對抗。
君王強勢,不聽我的?行,我就鑽營到你兒子身邊,擺弄你的兒子。
殷長贏並不介意廢掉幾個不中用的兒子,但天下一統後,六國公卿帶來歪風邪氣,確實也要稍稍禁止一下了。
無論抄家還是流放,都不足以警示世人。
人皆有僥幸之心,他們會覺得那些被懲罰的人犯了錯,才落到這種結局,而我隻要不踩著邊界,不犯明顯的錯誤就沒事。
譬如宋家,所行之事,皆不觸犯律法,卻令人生厭。
既是如此,用所謂的“母族”來震懾群臣,倒也不錯。
“近日又有博士上書,勸孤去見她。”
殷姮悶悶地說:“不要理他們,我們都不理他們。”
她當然知道那些博士打什麼主意。
宋太後是否傷了殷長贏的心,他們從來不管,隻是抓住“大王不肯去見親生母親”這個把柄,不斷上書,逼他去見宋太後。
這是踩著殷長贏的名聲和心情,用來給自己揚名!
當然,這麼賭是有風險的,若是殷長贏勃然大怒,就能把他們拖下去處死,甚至抄家流放!
可就有這麼些人,為了名聲,或者為了心中的“正義”和“道理”,死都不怕,反而覺得以死殉道,光榮無比。
這種人,還有宋家人,都讓她覺得惡心!
偏偏這時候,她卻聽見殷長贏說:“孤,不會賞賜宋家人。但昔年在鄭都,多有世家因孤母子之故,對宋家落井下石。孤,也不會袖手旁觀。”
殷姮驚駭地坐正,望向兄長,就見殷長贏輕描淡寫:“待到鄭國國破,便以不敬之罪,處治他們。”
短短一句話,卻令殷姮不寒而栗。
她雖然惡心這些人,但沒真想過要報複回去,可殷長贏出手,卻端得是狠辣絕決,不給宋家留活路。
不敬之罪,輕則流放下獄,重則抄斬族誅。
鄭國貴族盤根錯節,大家都是親戚,驟然有那麼幾家因為得罪了你宋家,瞬間就魂飛煙滅,誰看了不兔死狐悲?
假如你們是君王母族,位高權重,那也就罷了,願意抱大腿的人多得是。偏偏宋家又沒得賞賜,可見大王不待見你們。
沾上輪不到好事,還有可能惹一身腥,誰敢靠近你們?
地位不夠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不敢阿附;地位高的人,一看就明白殷長贏心意,不會把你們當回事。
沒有朋友,沒有朋黨,也沒有上峰。
久而久之,宋家就會變成一座孤島。
無論仕途還是經商,都不會有人敢靠近他們,幫助他們,看重他們,隻會敬而遠之。
如此一來,他們隻能在絕望之中慢慢枯萎,慢慢死去。
這就是殷長贏做事的風格。。
他在用幾千條人命,以及宋家肉眼可見的絕望末路警告所有人,君王威嚴不可冒犯,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