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1 / 2)

既然宋太後的娘家人早就被殺光了,那這次找上來的宋家人究竟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無非就是宋氏嫡支一脈,鄭國鼎鼎有名的世家大族。

宋家一開始不來攀附這層關係,無非是覺得,我在鄭國良田千頃黃金萬兩,到了你昭國要拋棄家業從頭來過,傻不傻?

可等到鄭國顯露亡國之像,再看已經滅亡的三國大貴族,衛家顯赫吧?六代衛相,不是出了個衛沂之,人家還記得他們嗎?周家門楣高吧?梁國累世三公,都已經淪落到要攀附不入流的混混了。

更不要說祝國三姓,以前能和王權掰手腕,對著祝王大呼小叫,現在呢?

宋家見此情景,自然戰戰兢兢,想方設法找門路。

可昭國的權貴之家也不傻,誰不知道現在宋太後造反失敗,被幽禁離宮,大王寧願擔著不孝之名,也從不踏足離宮一步,哪個臣子勸都當沒聽見?

宋家攜著厚禮,卻敲不開昭國任何一家公卿的門。

也就是陽泉君有恃無恐,覺得什麼事情姐姐都能解決,貪圖宋家厚禮,才扔給壽陽太後這麼一個燙手山芋。

但其他人認為的事,在殷長贏這裏壓根什麼都不是。

若說宋家嫡支真有什麼貢獻,無非也就是曾經為他們母子說過一句好話而已。這份恩固然要記,可這個親嘛……

想想就覺得惡心。

宋太後自己都不認娘家,還指望殷長贏去認所謂的母族嗎?

至於什麼刻薄母族,會擔上不好名聲之類,殷長贏就沒介意過這個。

坊間編段子黑他的比比皆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想到這裏,殷姮突然意識到:“宋家是不是本就沒抱太大的希望,隻是要將宋太後的身世廣而告之?”

殷長贏輕笑:“這才反應過來?”

果然,能在權力中心屹立不倒的,就沒有傻子。

宋氏家主當然不指望昔年一絲微薄的,出發點還極其不純粹的情誼,就能夠保住自己一族的榮華富貴。

與其說他派人帶厚禮來昭國權貴府邸求情,倒不如說,他要用此舉告訴昭國的上流社會,我們宋家,是你們大王的母族!

如此一來,旁人自然心懷顧忌,哪怕鄭國國破,宋家也不至於像其他家族那麼慘。

而且,隻要殷長贏不懲罰他們家,人家想到這是大王母族,少不得給幾分麵子,他們起複的速度和順利程度,也非其他家族能夠企及。

想清楚這一點後,殷姮心裏非常不舒服。

她很清楚,殷長贏是個賞罰分明的君主,他不會因為宋氏是他的母族就封賞他們,也不會在他們沒做錯任何事的情況下責罰他們。

而宋家也正是洞悉到了這一點,才敢肆無忌憚地耍小聰明,仗他的勢去壓別人。

殷姮靠著兄長,什麼話都不想說。

知道她又替自己不開心了,殷長贏的神色變得柔和了些許。

他並不反感有人仗著他的勢,撈好處,占便宜,因為這樣的人太多,真要計較,壓根清算不過來,也殺不完,止不住。

但宋家的做法,還是令人發笑。

真當在鄭國借著禮法規矩,用類似的小聰明,小手段擺弄久了鄭王,就以為父子君臣,人倫理法的那一套,在昭國也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