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送哪兒去了?”孫承宗疑惑道。
韋寶沒有說話,又煞有介事的到處看了一圈,確定沒有人聽見,這才跑回孫承宗的身邊,輕聲道:“我讓人以師母的名義,在高陽悄悄置辦了一處莊園,派人專門看管,金子就藏在莊園中,萬無一失。這事情,隻有師母一個人知道。”
“你啊,你還是太嫩,這事要是讓別有用心的人知道,我一世的名節都讓你給糟踐了。”孫承宗一邊否定韋寶的做法,一邊心裏也暖暖的,一萬兩黃金,等於四五十萬兩白銀啊!說不動心,那是假的,而且韋寶辦事這麼隱蔽,這種送錢的方式,真的很難教人挑出毛病。
“恩師,絕不會有人知道,若有人知道,全部都是弟子一個人一廂情願,與恩師毫無瓜葛。恩師可以立刻開啟莊園,也可以一直放在那裏,等日後恩師歸隱鄉裏的時候再開啟,全憑恩師。”韋寶賠笑道。
孫承宗倒是說不出話來了,想了想才道:“小寶,恩師收你為弟子,是看你年輕有才氣,且能為大明著想,心術正派,可不圖你的錢財啊!你給我這麼大一筆金子,想幹什麼?恩師絕不會做任何損害朝廷和百姓利益的事!”
“恩師,我隻是聊表心意,怎麼會讓恩師損害朝廷和百姓利益呢?”韋寶正色道:“恩師既然當弟子是學生,學生給夫子送點東西,不是應該的嗎?”
孫承宗歎口氣,沒有再說什麼:“說吧,你這趟跑到錦州城來,不會是找為師喝茶聊天的吧?”
韋寶笑道:“也沒有什麼,就是想念恩師了,順便看看恩師有什麼需要我小寶出力的地方,要錢還是要人,還是要東西,隻要恩師開口,小寶有的,統統拿去。”
孫承宗忍俊不禁:“你的心意,為師知道了。這些他忙著與建奴交戰,我也沒有顧上問你遼南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
“沒有什麼,還是老樣子。”韋寶淡然道:“毛文龍將軍都守不住的地方,我去能有啥大作為?不過,我會盡力守住。”
孫承宗點頭道:“你啊,我到現在也沒有能夠弄明白,你為什麼一定要拿走一個金州城,有什麼用處嗎?孤懸海外,與東江和遼東的聯係,都被建奴控製的地盤給隔開了,完全是絕地,為師就是想為你做點什麼,也揷不上手,總不能叫登萊派兵到金州去吧?這牽扯的麵就太廣了,為師真沒有這個能耐。”
孫承宗猜測韋寶來找自己,絕對是為了搬救兵的,否則以韋寶的聰明機靈,不可能看不出來金州和旅順一帶早晚要歸建奴,既然這樣,他還要金州幹什麼?白白給毛文龍送糧食?孫承宗可不覺得韋寶有這麼大方。
“不用,我不用任何救兵。”韋寶接話道。
“哦?那你想要什麼?”孫承宗好奇了。
韋寶嘴角抹過一抹笑意:“恩師,你好像我來找你,一定要東西似的。我真的什麼都不要。”
“你啊,你跟我就不要繞彎子了,為師沒工夫,你也忙。”孫承宗一副早已經將韋寶的一切看透的模樣。
韋寶嗬嗬一笑,也不再拐彎抹角:“我想請恩師發話,準許數百萬遼東百姓入關,全部到我韋家莊去,我養活他們,絕不給朝廷增加一點負擔!”
“你養活?遼東具體有多少人,誰也說不清,但絕不低於三百萬,你養活的過來這麼多人嗎?”孫承宗大驚,不敢相信的瞪著韋寶,韋寶這個弟子,實在是讓他搞不懂,不知道這14歲的少年一天到晚腦中都在想些啥:“況且你一個小老百姓,你養活幾百萬人做什麼?這事傳出去,朝廷怎麼看?天下人怎麼看?”
誠然,誰有能力養活幾百萬遼民,稱之為遼東王都不過分!
孫承宗暗忖,好你個韋寶,你這一萬兩黃金夠大的啊,想買三四百萬遼民呢?
合著你一兩銀子要買十個人?
韋寶起初對建奴提出隻買精壯遼民,那是出於生意人的精明,隻買精壯,不買老弱不買年幼,那是因為,建奴留著老弱病殘和小孩也沒用,肯定會打包甩給他,而不是韋寶不管其他人。
但是對於孫承宗和遼東,韋寶就不具體提出什麼隻買精壯,而是全都要,有多少要多少。
“恩師,您千萬不要誤會,我要收攏這些遼民,完全是為恩師,為大明著想!”韋寶一臉大義道:“您想,若是沒有人管的話,建奴對遼東反複作戰,慾圖整個關外而後快,這些遼民,除了少數能退入各個城中的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人不是被建奴虐殺,便是被劫掠,能保住十之一二就不錯了!您願意眼睜睜看著這麼多老百姓死去?之前朝廷不準許這些人入關,是怕無法安置,人口數量太大,而弄出禍事。但我全部引入韋家莊,絕不會給朝廷增添一點麻煩!恩師可以放心。”
“不可不可,這事太大,我勸你趁早打消這個念頭,我不管你是不是出於好意。”孫承宗搖頭道:“這是幾百萬人,不是幾百萬頭牛羊!你若真的弄到這麼多人,那還得了?就是為師,也沒有這麼大的權力,能做這個主!況且,關外也不是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地方,各地守將,守將下麵還有衛所,一層一層,軍戶都是由他們控製!人都跑光了,這些守將不都成了光杆將軍?你覺得誰會答應?我可以告訴你,首當其衝,祖大壽和吳襄就絕不會答應。”
“恩師,咱們先不提這事操作起來有多困難,隻問恩師覺得,我這麼做,是不是為朝廷好?是不是為百姓好?這麼大數量的百姓要是慘死,或者是被建奴劫掠,損失的還不是咱們大明自己的力量?此消彼長,大明損失,建奴的日子就將更加輕鬆!我問恩師一個問題,努爾哈赤到底是怎麼起來的?難道不是上代遼東總兵官李成梁養起來的?”韋寶道。
孫承宗聞言一驚,同時也陷入了沉思,萬萬想不到韋寶忽然會提起李成梁的話題。
孫承宗自然熟知曆史和遼東的過去,以及努爾哈赤和建奴的興起,想要更好的了解努爾哈赤的成長過程,一個人則不得不談,這個人就是李成梁。
明朝對於遼東的控製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紮實,開發程度也僅限於遼東一線的重要城市和周邊,對於整個東北地區的管理能力不強,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官權的製度為根再通過分治構成了遼東的基本格局,而女真人當時依附於明朝,李成梁在仕途上發達以後通過自己的強勢再加上對於女真人的分化與管理形成了自己的方式。
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是元朝的萬戶,被朱棣招降以後封為建州左衛、右都督等職,傳到塔克世一代生下努爾哈赤、穆爾哈齊等人。
雖然他們都是女真人但為明朝統禦,十歲時努爾哈赤的母親去世。分家以後努爾哈赤地位一度非常尷尬。
在這個時候李成梁看中了這個年輕人收為養子,可以說努爾哈赤的成長都要受到李成梁的影響。
所以努爾哈赤雖出身女真家族,但在年輕時代受到了明朝的王朝製度的熏陶,這為他日後成功奠定下基礎,再加上他個人喜好當時的明朝四大奇書中的三國與水滸、西遊、金瓶梅。從中學會不少韜略。不能簡單的說李成梁是養虎為患,而應該說李成梁所采用的戰略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因為當時的努爾哈赤以及很多女真人都已經長期成為明朝臣民,在這種基礎上李成梁卻依靠他們的矛盾,不斷促進他們的相互攻殺,在其中調整自己對女真的控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