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人當中,倒是有一半多是官員,剩下的則是一些隨行保護的兵士。
等韋寶到了城門邊上等著的時候,孫承宗帶著人也到了。
“恩師。”韋寶恭恭敬敬的行禮。
孫承宗一見韋寶便滿麵堆歡,笑道:“小寶,有好些時日不見了,你現在弄的很好啊,遼東和薊遼十幾萬朝廷大軍沒有做到的事情,你一個韋家莊便辦到了!居然還把建奴的遼陽城都奪下來了!很好,很好,為師很欣慰!”
韋寶嗬嗬一笑,暗忖這話說的這麼溜,估計是孫承宗在來的一路上,想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話吧?“那還是多虧了恩師,不托恩師的福,小寶也是決計辦不成的。”
孫承宗笑著點點頭,能看見韋寶,他真的打心眼裏高興,就怕這趟跑到遼陽來,結果是遼陽城在建奴手裏,白跑一趟!
孫承宗的情報滯後的厲害,孫承宗還以為韋寶隻是奪取了遼陽城而已,並不知道的是,韋寶現在已經控製了複州、永寧、岫岩、旋城、湯站、險山堡、蓋州、耀州、海州、析木城了!
可以說,四分之三的遼南,已經在韋寶的掌控之中!
要是孫承宗知道這一切,不知道該作何感想了。
韋寶明白孫承宗估計隻知道自己奪取了遼陽城,別的可能還不知道,也沒有急著說明。
“好,好,勝而不驕。”孫承宗笑道:“崇煥,你來幫諸位大人將軍介紹一下。”
袁崇煥躬身答應,對韋寶笑道:“師弟,有陣子不見了,師兄很想你啊,保舉你當遼南轉運使的幾位大人,都是我幫你找的,恩師為了師弟的事情,可沒有少費心。”
韋寶點點頭,孫承宗和吳襄為他名正言順的拿到舉人功名,為他當這個遼南轉運使在背後出了什麼力氣,韋寶是清楚的。
“多謝師兄!”韋寶對袁崇煥微微一笑。
韋寶對袁崇煥談不上討厭,絕對談不上討厭,但也談不上有好感,韋寶對於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其實都差不多,還是能客觀看待的。
對吳襄是這樣,對孫承宗是這樣,對於袁崇煥、祖大壽、毛文龍,也是這樣。
雖然在現代的時候,對於明末的曆史很感興趣,對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帶上了一點先入為主的觀念。
但是到了這個時代,韋寶更多的還是著眼於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誰能給自己帶來利益,誰就是朋友。
老丘吉爾不是說,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嗎?
是不是老丘說的,韋寶也記不清了,反正肯定有個厲害的政治家說過這話。
這是至理名言。
“自己人,沒什麼客氣的。”袁崇煥一口不倫不類,很生硬的京腔,其中夾雜著濃濃的南方山裏口音,讓一般人聽不太懂。
現代人過來的韋寶倒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任何方言都很容易聽懂,沒有多少障礙。
“我給師弟介紹一下,這位王建斌大人是委署都指揮使,這位張睿大人是委署都指揮同知,這位高正達大人是委署都指揮同知,這位王虎大人是委署遼陽知府,這位……”袁崇煥一口氣為韋寶介紹了六十多名官員。
幾乎包羅了整個遼南地區能夠想得到的主要官員!
委署意思是官署缺員時,委派其他官員代理。
都指揮使司是官署名,簡稱都司,屬於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在地方設置的軍事機構,類似我國現代的軍區。
地方上,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廢除行省製度,改由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司)、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軍事,並稱“三司”。
三司互不統屬,各對中央負責。都指揮使司負責管理所轄區內衛所,以及與軍事有關的各項事務,是地方平時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分別隸屬於中央的五軍都督府,並聽命於兵部。
各省都司之外,在邊防要地則單設都司,實行軍民合一的統治,如遼東都司,治定遼中衛;大寧都司,治大寧衛;萬全都司,治宜府衛。
在邊境海疆的陝西、山西、湖廣、福建、四川五省的省城之外,增設行都指揮使司,以輔都司之不及。
明朝共置有21個都司、行都司,它們是:浙江都司、遼東都司、山東都司(隸左軍都督府)、陝西都司,陝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廣西都司、雲南都司、貴州都司(隸右軍都督府)、河南都司(隸中軍都督府)、湖廣都司、湖廣行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江西都司、廣東都司(隸前軍都督府)、大寧都司、萬全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隸後軍都督府)。
都指揮使司設都指揮使1人,正二品。都指揮同知2人,從二品。都指揮僉事4人,正三品。經曆司經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斷事司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司獄司司獄,從九品。經曆司、斷事司、司獄司三個職能機構,分別負責處理來往公文及刑獄之事。地方若有重大軍務,須三司合議,並列署名向朝廷彙報。每年由朝廷命官巡撫、巡按對其進行監察,每五年彙總考選。此外還有倉庫、草場大使、副使等掾屬。都司內部的分工大體是,都指揮使及同知、僉事,以其中一人統領司事,稱為掌印;一人負責練兵,一人負責屯田,稱為僉書,有的則分管巡捕、軍器、漕運、京操、備禦等事務。不擔負具體職務的則稱為帶俸。經曆、都事則典掌文書,斷事處理軍隊的刑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