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場合?
這是整個大明帝國的最核心!
皇帝在場,閣臣們在場,魏忠賢這種大佬在場,六部官員在場,文武百官都在場!
萬眾矚目的焦點,就是韋寶,小韋探花!
很多人不認識韋寶,但都能一眼分出誰是韋寶。
不是韋寶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韋寶實在是與眾不同,15歲的年紀,風華絕代的顏值,往哪兒哪兒一站,都玉樹臨風個不行,太騒氣了。
翁鴻業還好一點,吳孔嘉的眼睛簡直沒有噴出火來!
為什麼?
為什麼?
這世道是怎麼了?
我拜在了魏公公的門下,我是九千歲的人,為什麼我會被一個少年幹掉?
不!不!不!!!
若不是這個場合,忍不住強行克製,吳孔嘉恨不得立時衝上前咬斷韋寶的脖子才過癮。
鴻臚寺官引探花出班,就禦道左又後跪。
韋寶走在禦道上,享受著所有人的目光。
除了吳三輔是善意的目光,魏忠賢是若有所思的目光,其他人或者事不關己,或者羨慕嫉妒,各有不同。
最為嫉妒的自然是吳孔嘉,前三弄掉一個人,幾乎在他的預料之內,可上去的這個人,卻不是他!
吳孔嘉此刻麵若死灰,大腦一片空白。
好在也沒有需要他們這些其他考生再配合什麼,他們淪為一群看客。
今天的大典,隻有狀元、榜眼、探花郎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
一甲三人姓名,又都再傳唱三次。
然後是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幹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幹名,都隻唱一次,並且不引出班。
唱畢,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諸進士行三跪九叩禮。
而後由禮部堂官捧榜,用雲盤承榜,黃傘前導,出太和門、午門。
此時,皇帝還宮,諸進士、王公百官皆隨榜而出,至東長安門外(今天安門東側)張掛。
狀元率諸進士等隨出觀榜。
皇帝又提前退場了,主持大局的仍然是魏忠賢,這讓韋寶很奇怪,這皇帝,似乎就是一個小配角啊?
魏忠賢走在隊列最前麵,身後跟著百官和一眾進士。
“韋寶,你打破了我大明一項紀錄啊。”魏忠賢邊走路,忽然轉身來了這麼一句,“有人知道是什麼嗎?”
韋寶知道,肯定是自己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唄,還能是什麼?卻答道:“不知道,請九千歲指點。”
魏忠賢知道韋寶知道,很滿意於韋寶年紀輕輕就能懂得低調,又問旁人,“你們有人知道嗎?”
次輔朱延禧道:“大明曾經出過二十歲的狀元,這也是進士中最年輕的,如今出來個十五歲的探花郎。不知道魏公公是否說的是這事?”
魏忠賢笑嗬嗬的點頭道:“還是次輔大人博學多聞啊,正是說的是這事,韋寶中了探花郎,自當成為整個大明學子的楷模才是!告訴大家,隻要發奮向上,不管什麼地方的人,不管多少年紀,都有機會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才!”
魏忠賢這句話說的還是很漂亮的,這手招攬人心的招數也很高明,因為韋寶是遼西學子,壓根沒有出過進士,大明像遼西這樣廣大的地區,而且從來沒有出過進士的地區,還真的有不少!魏忠賢一句話,都將功勞攬到了他自己的頭上了。
“我皇登基以來,吉兆不斷,十五歲的探花郎,便是其一。”魏忠賢笑道:“你們內閣是不是應該擬一道本子,編發天下,以鼓勵天下士子啊?”
“應當!”首輔大人顧秉謙與朱延禧等幾名閣臣同時拱手答應了。
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在魏忠賢說的有道理的情況下,東林黨也不能反駁,也必須要保持一致。
今天魏忠賢其實做的很漂亮了,因為表麵上,一甲前三沒有一個人是閹黨的人,誰都沒有話說。
把韋寶這事抬高,鼓吹成事跡,也的確對於天下士子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剛才聖上的意思是,韋寶的父親賜予功名,母親賜予三品誥命,以表彰韋寶家人對於韋寶的培養。另外,為永平府學政頒發一道表彰,號召天下各個州府都要向永平府看齊!爭取多多培養人才,振興我大明!”魏忠賢又道。
首輔大人顧秉謙與朱延禧等幾名閣臣又拱手答應了。
這是魏忠賢說話厲害的地方,他說話喜歡一步步的說,很少直接把最終結果端出來。
剛才他如果直接說給韋寶的父親賜予功名,給韋寶的母親賜予三品誥命的頭銜,給永平府學政發表彰,可能就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了。
他先提出應該表揚韋寶與永平府,別人都覺得應該,自然會答應了。
既然答應了應該表揚,如何表揚,再提出來,別人就不太好反對了,這一步步的,韋寶暗中學習著。
“多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多謝九千歲。”韋寶急忙對皇帝離去的方向跪下行禮道。
“好了,起來吧,希望韋大人今後盡心盡力為朝廷辦事。”魏忠賢淡然道。
“定不負陛下與九千歲的厚望!”韋寶趕緊道。
一眾東林大臣雖然覺得韋寶每一句話都將皇帝與魏忠賢擺在一起,聽著很不舒服,有抬高魏忠賢,壓低皇帝的意圖,但念在韋寶年輕,可能不怎麼懂規矩,也沒有太在意。
魏忠賢倒是很滿意,不再多說什麼,接著帶頭走路。
整個過程中,魏忠賢就隻與韋寶單獨說了話,沒有與狀元餘煌和榜眼華琪芳說過什麼。
他們也沒有很在意,都是東林係的學子,也沒有打算依附於魏忠賢。
殿試放榜之後就是禦街誇官,狀元郎騎著高頭大馬在皇城禦街上走,享受萬民誇羨的榮耀。
當然榜眼和探花郎也會如此,隻不過要落在狀元郎後麵,至於其他進士隻能步行了。
魏忠賢和百官自然不用再跟,看見狀元、榜眼和探花郎上了馬,他們就可以撤了,一些禮部的官員和鴻臚寺官員張羅搞完這場活動就可以。
禦街誇官的目的就在於表彰狀元郎等進士,激勵天下眾人的上進心,尤其是學子們的上進心,鼓勵大家積極努力,參加科舉考試,為大明朝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