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8 十萬兩黃金和終生為奴】(1 / 3)

你至於這麼激動嗎?

“太神奇了!韋愛卿,這簡直太神奇了!你是如何做到的啊?”朱由校又忍不住重複詢問。

韋寶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是物理課程,說來不複雜,但是要把每一步都解釋清楚的話,恐怕至少要一個月吧?

“陛下真的想知道嗎?”韋寶問道。

“自然,朕一定要學會此法,能讓船自己動,這太神奇了,以後是不是能在夏天讓扇子自己動?治理河道的時候,是否能讓水車自己動?”朱由校問道。

韋寶暗讚朱由校這個人其實真的蠻聰明的,還懂得舉一反三,孺子可教。

“陛下,等再過三五日,微臣將整艘鐵甲艦模型完全造出來給陛下看,陛下就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了。至於這個蒸汽機,受到材料限製,隻能做簡易的。”韋寶道:“微臣對海運、製鐵工藝,都有一些興趣。”

“哦?”朱由校聽後很高興。不過卻沒有接韋寶的話,而是興致勃勃的看鐵甲艦的底座自己在湖麵上跑,已經快要對湖對岸了。

鐵甲艦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早期的一種蒸汽式軍艦,外覆有堅硬的鐵或鋼製裝甲。

由於木造軍艦無力抵禦越來越強大的炮彈的轟炸,鐵甲艦便應運而生。

1859年11月,由法國海軍領銜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鐵甲戰艦光榮號首度啟航。

英國皇家海軍自1856年起籌劃發展裝甲戰艦,1857年順利擬定裝甲護衛艦草稿圖,但1859年初皇家海軍選擇打造二艘鐵甲巡防艦,並於1861年決議朝全裝甲艦隊發展。

在美國內戰期間鐵甲艦首度交鋒後,帆船時代無裝甲的木質船殼戰列艦已明顯居於弱勢,鐵甲艦便取代之,躍身成為水戰最強大的船艦。

此類型的船艦後來甚至主宰了美國內戰。

鐵甲艦可用作多種用途,包括公海的戰鬥艦、海防艦以及遠程巡洋艦等。

十九世紀晚期軍艦設計的急遽發展,使鐵甲艦從木造船身、仍須靠揚帆以填補蒸汽機運作不足的輪船,搖身一變成為鋼製、設有炮台的戰鬥艦與巡洋艦,已接近二十世紀近代艦艇的水平。

此轉變的持續演進,應歸功於重型艦炮的研製越為先進精密的蒸汽機,以及冶金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鋼鐵造船變為可行。

鐵甲艦時代的快速發展,意味著許多船隻完工之際便麵臨過時與淘汰,以及海戰兵法正是突飛猛進的時候。

許多新造的鐵甲艦都裝有撞擊裝置。衝角或魚雷,眾多軍艦設計師視之為海戰時的關鍵武器。

鐵甲艦時代並沒有明確的結束界線,但十九世紀末時“鐵甲艦”一詞已經極少為人所用。

新型船艦有著更強大的能力多稱為戰鬥艦或裝甲巡洋艦。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鐵甲防護的戰艦可能是《亞曆山大遠征記》中記載的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進攻提爾城時提爾人使用的一些裝上鐵甲的戰船。

馬其頓人也如法炮製了一些鐵皮船。後世知名的鐵甲船還有日本的鐵甲船和朝鮮的龜船。

日本戰國時代曾出現的鐵甲船與織田信長和九鬼嘉隆有關。

1576年1月,與織田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

接著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反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

織田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3萬軍隊前往大阪、但於葦原之戰中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1,000人以上戰死。

大阪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隻召集到3000人左右。

而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率領此3,000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15000人的石山軍,這是著名的天王寺堡壘之戰。

信長本人雖在激烈戰鬥中負傷,但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

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禦坊以斷絕兵糧。

1576年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村上水軍率領800艘船隻出現。

由於控製著山陽道至瀨戶內的製海權的毛利水軍和以紀伊半島到大阪灣為根據地的紀伊雜賀水軍都是支持石山本願寺一方的,使得信長無法切斷地方在大阪灣的海上補給線,於是織田信長在與石山本願寺的戰鬥中陷入了困境,

1576年,日本天正四年七月,難波衝海戰中,織田方的真鍋主馬兵衛及沼野伊賀守率河內水軍軍船三百隻與毛利方運送軍糧的浦兵部率領的三島水軍軍船九百餘隻在大阪灣上激戰。

織田方以數量處於劣勢的笨重的大型軍船為中心,完全不是以靈巧的小船為主使用焙烙火矢的毛利水軍的對手。最終,真鍋主馬兵衛等織田方船手大將戰死,封鎖大阪灣的軍船大部分被燒毀,擊敗了織田的水軍後、毛利軍將兵糧彈藥搬入石山。

1578年織田信長從難波衝海戰失利後開始反思,想到難波衝海戰敗北的原因是因為毛利水軍的火攻,決定建造耐火的鐵船。信長馬上找來了九鬼嘉隆,命他督造鐵船。

還有一說是說信長正為耐火船的事情絞盡腦汁時,在一座廟裏看到鐵鍾得到了啟發.於是信長就用安宅船坐底架在上麵裹上鐵皮,又加有重炮.造出最早的鐵甲船。

嘉隆從紀州熊野調來造船用的木材,在居城鳥羽開始建造鐵船。嘉隆從以前的軍船和明船等外國船身上吸取它們的長處,在新造的7艘安宅船的船體包上鐵,以防備焙烙火矢作成了嶄新的軍船。船幅七間(約12m),全長十二間(約21m),用堅固的木材組成船體後再覆蓋上鐵板作為裝甲,被後世稱為“鐵甲船”。

在船的外麵覆蓋上裝甲,在當時的世界上來說,卻是劃世紀的。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四月,鐵甲船正式出現在戰場上。在難波衝海戰二年後修建的,嘉隆指揮建造好的鐵甲船六隻,從鳥羽大湊繞過紀州衝前往封鎖大阪灣。途中輕易的擊退了雜賀穀輪的門徒眾所率的船隊的攻擊,七月十七日在堺的津靠岸。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九鬼艦隊接受信長的檢閱。信長在參觀後對鐵甲船極為滿意,賜給嘉隆黃金二十枚及九人扶持。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十一月六日,毛利水軍兵船六百隻前往救援石山,與海上封鎖的九鬼艦隊交戰。這就是木津川衝海戰,毛利方對鐵甲船發起勇猛果敢的進攻,但被鐵甲船上的大炮擊毀了大將船,毛利水軍敗走。織田水軍完勝。木津川衝海戰的勝利使得織田信長確立了石山合戰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