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七 兵出西夏(1 / 2)

陽春三月,中原已經遍地綠葉紅花,在這西北之地,還是頗為寒涼,不過偶見綠意。

此時,鹽州南方偏西的囊駝口外,一隊隊宋軍列隊而行。

馬軍環繞周圍,車隊分列左右,軍兵行於其間。

此次,大軍八萬,不分前後左右,而是聚集成一團平推。

有實力,不需要講策略,一路平推過去便可。

從青崗峽出兵,距離鹽州城不過百餘裏,三日便可到達。

這段沒路,然而草原平坦,偶有矮小丘陵起伏,也不影響行車,真可謂處處是路。

本來,這裏有許多遊牧的黨項人或者其他蠻子,但是宋軍出關,這些人早跑的一幹二淨。

西夏宋國連連交戰,但凡進入對方邊境,當地百姓非死即虜,基本沒有逃脫的可能。

“想不到,有生之日還能看到西夏滅亡!”

想到種家上下為抵抗西夏而陣亡的成員,種師道不由感慨萬千。

旁邊,種師中環顧左右,笑道:“幸賴官家聖明,方能攻入西夏啊。”

“是啊,若非火器,我等出青崗峽時,便要與黨項人做過一場,如何能同此時一般,隻有西夏遊騎窺探。”說著,種師道舉起望遠鏡,看向遠方正在前後追逐的兩隊馬軍。

前方十多個黨項人正在策馬狂奔,不時回身放箭,後方宋軍隻把盾牌護住頭麵,緊追不舍。

火槍火炮隨行,西夏人不敢擋宋軍鋒芒,但是也派出遊騎來進行偵查。

宋軍也是有馬軍的,當然不會放任西夏人橫行。

於是,宋軍與西夏的小股馬軍不斷周轉。

當然,草原這麼大,黨項人又是滑不溜手的,宋軍可以把他們驅逐,卻很難殲滅。

好在,宋軍並不需要把黨項遊騎給絞殺,隻要保證方圓十裏內軍情便可。

十裏,是大軍的安全範圍。

為了保證接敵時有最大的速度,一般馬軍都是從三裏處發動衝鋒。

這個時間,大概在三分鍾左右。

而六萬大軍由行軍狀態轉變為列陣狀態,需要十分鍾。

因此,決不能放任西夏大軍靠近,特別是十裏範圍內,必須肅清。

十裏距離,戰馬疾衝大約需要六分鍾。

然而,戰馬不可能從十裏處就發動衝鋒。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戰馬的耐力不足以支持十裏衝鋒。

所以,隻要保證十裏範圍內無埋伏,外圍隨便黨項人搞。

種師道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拿下鹽州,並控製各處鹽池。

《史記》有言:“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朐衍,謂此也。及始皇並天下,屬梁州,漢武帝元朔二年置五原郡,地有原五所,故號五原。

至晉,地沒赫連勃勃,後魏平之,改為西安州,以其北有鹽池,又改為鹽州。隋大業三年為鹽川郡。貞觀二年討平梁師都,置鹽州。天寶元年改為五原郡,乾元元年複為鹽州。”

後來,西夏建國,占據了鹽州。

正是因為有了鹽州的各處鹽池,西夏才能保證國內鹽價不超過二十文每斤。

不但如此,西夏通過對遼國出口食鹽,可是賺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