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南越李朝“獠戶”張?看因被治罪,逃至欽州,李朝便以追捕逃犯為由,寇掠欽州的如洪寨。
真宗命廣南西路轉運使向李朝追討責任,其狡辯不認……
天聖六年,李太祖“令子弟與女婿申承貴等,領眾入本道,剽掠邊民”,仁宗亦依舊命廣南西路轉運使向李朝追討,無果……
景祐三年,李太宗發兵侵思陵等州,並肆行掠奪破壞,殺傷殺死無數,掠牛馬、焚廬舍而還……
嘉祐四年寇欽州思稟管,次年,諒州牧申紹泰假命追捕逃亡,扣邊,掠奪宋方人員及牛馬而回……
熙寧八年,李朝大將李常傑領兵破欽州、廉州、邕州等地。
邕州一役中,知州蘇緘奮力抵抗,城破後自焚殉國,而李軍則大行殺戮,在欽、廉、邕三州屠殺數十萬人,並俘擄民眾而回……”
“本報記者前往邊境采訪時失聯,幸得邊軍解救,方得無恙。
據其親述,當時其孤身一人行走野外,忽然有成群李朝人越境,搶掠入境為奴。
根據調查,此事發生頻繁,成千上萬邊民被掠為奴,邊境各州縣、廣南西路轉運使、廉訪使交涉亦不可贖回……
妻離子散,生民哀嚎,慘不忍睹……”
“大理國內亂時,李朝趁機扣邊,占土不還……”
“天軍討伐占城時,李朝侵占土地,至今不還……”
茶館裏,讀書先生一篇篇地讀著新聞,堂下茶客也是議論紛紛。
“咦,最近怎麼全是李朝新聞啊?”
“笨死了,看不出來朝廷要對李朝用兵了?”
“這李朝端的可惡,合該當滅!”
“近來國朝百戰百勝,全無對手,這李朝國王上表,尊官家為父皇,如何敢做許多大逆不道事?
我看啊,除了前麵的,近來都是編造的!”劉彥宗自言自語感歎道。
聲音雖小,卻被旁邊的茶客聽到了。
“劉大官人,聽你的意思,朝廷不該出兵了?”那人問道。
“不,必須出兵,還要籌資出兵,某家準備兩萬貫,也去弄個莊園做營生。”劉彥宗道。
最近幾年,李朝對大宋真是一口一個爸爸,恭謹的不得了,深恐行差踏錯半步惹來滅國之禍。
所以,趁機侵占占城、大理領土的事,完全是無中生有。
至於李朝人越境綁架,那是以前的事情,現在一旦發現,立刻解救送回。
便如那個記者,若非李朝官府幫忙,怕是要老死在深山老林裏了。
但是,劉彥宗並不關心這個。
占城之戰他沒趕上,看別人賺的盆滿缽滿,實在是眼紅不已。
如今朝廷已經吹風,即將對李朝用兵,他劉彥宗如何能夠錯過?
投兩萬貫,占據一個莊園,不用五年便能回本,之後每年淨賺三四千貫。
這可是永世不移的買***在中原買地做地主賺的太多了。
隻要能賺錢,誰在乎真相呢。
而且,活著的才能說話,等李朝滅了,一切以大宋朝廷發布的消息為準。
不止劉彥宗,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這到底是否出兵,朝廷尚無消息傳出,恐怕一時難行。”
“最近不是聽說李朝內亂,或許中樞會等一等,如同大理一般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