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官職和衛所兵不同,從到大分為什長、隊長、哨官、把總、遊擊、參將、副總兵、總兵等職務,顧名思義什長帶兵十人,隊長帶兵數十人不等,到總兵帶兵數千到上萬不等,和後世軍長差不多。總兵是武人能當的最大官職,再往上的巡撫和總督就不是武人能當得了。(巡撫在明代中後期主管軍事兼管民政,這不用本人在解釋了吧!)
許大虎以前是募兵,來到鳳陽轉成了軍戶,所以他現在的職位是旗,相當於後世軍隊中的班長。雖然變成軍戶許大虎的後世子孫都要世代為軍,但是軍戶和軍戶還不同,總督大人直屬的軍戶那裏是其他普通軍戶能比的,所以許大虎還是很喜歡目前身份的。
馬铖很喜歡這個許大虎,點了點頭道:“好,你們十一個保護好本少爺,等一會兒回來各個有賞!”
顧三一聽還要賞銀子,臉都綠了,但是主子已經答應了他能有什麼辦法,沒辦法隻要牽著馬在前麵帶路。
鳳陽當年是大明的中都,都是按照國家首都的製式建造,但是鳳陽這裏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那裏有那麼多的人口,當年朱元璋倒是從江南遷來數萬富戶,可是鳳陽這裏的經濟基礎根本供養不了這麼多的富戶,所以在朱元璋死後數十年中,這些富戶大部分都遷回了江南。
不過鳳陽這裏畢竟是國家的首都,在最鼎盛的時候整個鳳陽城裏有七八萬百姓,也算是江北的一個大府了。但是在崇禎八年鳳陽被李自成焚毀後,這八九年來就沒發展起來,街道還是一片破敗,街道兩邊的房屋大半空置,根本沒有什麼人。
進入城南後才有一些人氣,這裏因為地處商業區,還是有一些繁華景象的。街道兩邊有七八家店鋪,擺著七七八八的東西。轉過街口是鳳陽的鼓樓,這個在戰火中唯一保留到後世的建築,也是目前鳳陽城中最高的地方。
鼓樓這裏是鳳陽城中的商業區,整個鳳陽人口大半集中在這裏,沿著鼓樓周圍的幾條街道人流還不錯,看到這裏馬铖才感覺城市有些活力。
明代社會製度森嚴,各階級互相完全平行,馬铖騎著高頭大馬,身邊跟著十幾個軍漢,一看就是非富即貴,所以街上的行人看到馬铖紛紛避開,有些膽的更是跪倒在地上連連磕頭。
馬铖這是第一次接觸明代普通人,當看到這些蓬頭垢麵的普通人時馬铖感覺完全被後世電視劇騙了,後世電視劇中那些群演一個個油頭粉麵,穿的溜光水滑,根本不能真實還原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
馬铖看著街邊那些瘦弱的平民,身上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的破棉襖,滿頭滿臉的都是灰塵,睜著一雙無神的眼睛,大概這時就是一刀砍去他們的腦袋他們也不會反抗。
馬铖在後世看過清朝末年北京的老照片,那裏的北京普通市民和這些鳳陽市民一番模樣,當時馬铖還以為都是滿清統治中國才將中國人民變成這樣,現在看來並不是如此。
馬铖記得曆史書上滿清占領北京後,免除了明朝政府征收的“三大餉”,馬上獲得了當地普通農民的歡迎,從河北到山東,大片土地上千萬人口竟然無條件投降滿清。以前馬铖不懂這些人為何這麼沒有骨氣投降外族?現在馬铖明白了,和滿清相比,這個朱家明朝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現在真實看到了明朝民間的情況,馬铖感覺自己任重道遠,南明為什麼空占有人口經濟比北方強數倍的江南,為何竟然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就投降了,看到這些普通人的樣子,馬铖感覺有些懂了!
馬铖騎著馬一邊走一邊想著心事,突然馬停了,顧三在邊上道:“二爺,前麵就是鳳陽城裏最大的飯館,淮揚樓!”
聽顧三這麼馬铖抬起頭觀看,就在不遠處就有一個三層樓房,門前掛著木牌,寫著淮揚樓三個字。
明代建築很少有蓋樓的,因為明代社會等級森嚴,不是勳貴和文臣士大夫根本不敢蓋樓,這個淮揚樓能在中都城裏蓋起三層樓房,背後的勢力一定不。
不過馬铖並沒有想這些,他今出來就是要見識一下明朝社會的,而一個飯館更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所以馬铖在淮揚樓門口下了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