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話啥意思?”
“董事多了,話的人就多了,有些事情就比較複雜了。反正,高層的事,我沒機會知道,但傳聞還是有一些的,據新來的一個董事,帶了一個班子過來,向各個部門安插人,反正我們法務就有一個,號稱副部長,總愛挑我們毛病,與部長之間也有麵和心不和的狀態,我們做事的,最怕這個了。”
冬子一聽,不太好理解。他從來就沒有大單位工作的經驗,也不知道上麵矛盾與下麵員工之間的關係,覺得比較新鮮,於是,追問到:“你幹活拿工資,有什麼呢?”
“我倒是,羅卜頭,沒人拿我們怎麼樣。我們組長就麻煩了,一個文件,兩人批。如果出現兩們領導意見不合的時候,怎麼辦?”
“聽老大的唄,怎麼辦?不聽正部長,難道還聽副部長的?”
“你得簡單,但組長要當官的人,可不這麼想。正部長是有能力,從業務上還是規則上,聽他的倒沒錯。但副部長是董事的親信,如果他要搞你的事情,你是沒辦法的。所以,兩邊心,兩邊都受批評,搞不好的。”
冬子沒想到,一個正經做事的人,還有這種煩惱。在他的人生經曆中,隻有容城的爹爹是最大的官了,但爹爹當校長,並沒有透露這方麵的煩惱。
“我覺得,依規做事,正直做人就可以了,沒必要在兩位部長中選擇,按正確的來就行,隻要問心無愧,何必計較呢?”
袁笑了笑:“冬哥,你這是聖人要求,哪個做得到呢?當官不站隊,怕是當不成。領導為什麼有矛盾?爭的是下屬聽誰的話。你不聽我的,就是我的敵人,我就要想辦法治你。不想站隊當不成官,站錯了隊,前途全毀。”
“不至於吧,憑能力吃飯,憑本事打工,像你這樣年輕又是律師的,還怕這個?”
“如果你安於一輩子做一個做事的,那你這樣想也行。但如果你想發展,想往上走,必須得站隊。我跟你舉個例子吧,前麵有一個生產部的組長,因為一件事,沒聽那個董事派來的副部長的話,隻是一件事,就被為難了。”
這種事,更引起冬子的好奇,他問到:“什麼事,這麼扯?”
“其實是事,就是那位組長執行標準問題。一般原材料進來,除了質檢部門抽查質量以外,生產部門的組長,其實相當於車間主任,也對原料質量有發言權,也要在最終報告上寫出質量意見。這位組長對雜質率的評價,寫得細了一些。這個細是生產部長,也就是廠長要求他這樣寫的。但是副部長私下找他,要他不要寫得這麼具體,他沒幹,按部長的要求,把寫得細的交上去了。就這麼個事,大還是?”
冬子問到:“隻是寫法不同嗎?原材料是合格的?”
“是合格的,當然即使是合格的原材料,也有雜質率。雜質的含量各有不同,可以寫具體,也可以不寫具體。不具體的寫法很簡單:某材料總體合格,雜質率總體多少,符合生產要求,對產品質量影響不大。當然也可以寫具體些。比如:每一項雜質含量是多少,原因是什麼,這就具體了。”
“他寫具體沒有錯啊?”
“當然沒錯,原因分析也到位。”
“是不是進原料時,是副部長的關係,他不想過多地暴露問題?”
“不是”。
“那副部長就沒道理了,既然不影響你任何關係,你為什麼要這樣管呢?”
“這是一道命運攸關的測試題,副部長逼著組長這麼做是有意的,看你是不是敢因為他而得罪部長,看你是不是他的人,或者,看你能不能做他的人。聽話,在官場涉及到忠誠,是第一品質。”
“企業是掙錢的,怎麼搞這麼複雜呢?”
“政治無處不在,因為企業確實是生產的,但是生產後如何分配,就涉及到權力了。董事會是一個分配機構,你在董事會的權力,體現為分配的能力。這個我不跟你過多地,反正,我們這種沒權力的羅卜頭,涉及不到政治。當然,如果想當官,就另當別論了。”
冬子不太明白這其中的危險,隻是隱約覺得,這種大企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他始終堅信一條,憑能力與實幹吃飯,是走得通的。就像沙和尚一樣,努力地走正確的道路,就會成功。冬子隻是好奇:“那位組長,後來怎麼樣?”
“被穿鞋唄,生產上的毛病,都被副部長當眾狠批,甚至還被反映到總經理那裏去了。當了這麼多年生產主官,居然受到這種對待,所以最後,組長覺得自己當不下去了,就辭職。辭職時,那副部長還要踩上最後一腳,不讓公司給他寫推薦信。你知道,在大公司求職,原單位的推薦信是很重要的。”
“這不是故意打擊報複嘛”冬子對報複這個詞,是很敏感的,因為,苕貨當年與他發生衝突,矬子與他的矛盾,都屬於報複。
“這種報複,就是給別人看的。讓別人看到,不聽我話的下場。最後,老組長還是部長利用私人關係,介紹到另一家單位去了。這是個秘密,是彭總告訴我的,你千萬別告訴別人,要不然,那一家是我們企業的競爭對手,別人曉得了,會反映部長對公司不忠誠,那就完了。”
冬子笑了笑:“關我什麼事呢?”
“對,你倒不需要關心。你們設計部,那位董事倒沒安插人進來,畢竟設計部與利潤沒直接關係,隻是個純粹的技術部門。”
聽到這裏,冬子倒安心起來。“我連個技術都沒有的人,最怕這些技術之外的事了,何況,我還是個新手,老實幹事就完了。”
袁搖了搖頭,想了想,往茶杯續了點開水。“有句話,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你一下。”
冬子本來不想這個話題了,他更關心明報到的事。但袁的提醒,讓他有些意外。“你,你是老員工,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