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悶聲發財(1 / 3)

彭總召集大家開會,關於銷售部經理會提出的分配方案,他要在西北公司內部做一些改動。

“今年上半年,大家被我忽悠到西北地區來,我本人其實也是強打精神的,我也知道,你們不一定真的信我的話。但是,你們的職業和拚命精神,明我看人沒錯。夥計們,頭兩腳,我們的局麵算是打開了。”

下麵的人紛紛表示,自己一直是相信彭總的,作為銷售部的副總,帶領這個團隊,主動到西北這個地方來,肯定是有希望的。

彭總但出手,製止了大家的議論。“我話比較直,大家也是老江湖了,幹過這麼多年推銷員,你們都很聰明。事情做到今這個地步,已經超出了我本人的預期,估計也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更超出了公司銷售部的很多人的預期。這不是我個人的能力,更在於大家的努力。”

彭總舉了些例子,有些事情,冬子也是第一次聽到。甲哥為了打開新疆市場,跟各方麵的人喝酒,連續好多都是一三四餐酒,在烏魯木齊住了幾院,針沒打完,聽某開發商是自己老鄉,他撥了針頭又出席酒局,這種精神感動了老鄉,接到了當地高檔樓盤精裝修的工程,不僅為公司創造了銷量,也打出了硬廣告,以至於後來精裝修的樓盤,有一半的人都用我們公司的產品。

甲哥聽到彭總這樣表揚他,有些不好意思。解釋到:“建設兵團本來就是全國來援疆的人,找個老鄉很容易。況且,我剛到時,人家接待過我,所以,人家從石河子到烏魯木齊,我也要接待他。不談公事,就是私情,也是應該的,應該的。”

“話是這麼。但是,你利用這種老鄉連老鄉的辦法,不僅在烏魯木齊,就是在各個農墾師,都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這個辦法,也隻有你這種人,才想得出來。”

新疆麵積巨大,它其實內部有兩個行政單位。甲哥通過先做建設兵團的工作,再到烏魯木齊的工作,打開了新疆的局麵。這種開拓性的工作,就像是探險,屬於打江山的事業,肯定是艱辛的。

彭總還表揚了乙哥的做法,比如他在甘肅,讓蘭州的市場出現了新的局麵。並且,前幾,那邊的領導過來後,為今後事情的落實,乙哥跟進得快,也有進展。

丙哥是寧夏市場的開拓者,丁哥在青海負責,各自都使出了各種手段。為了節約成本,他們經常坐綠皮火車,往返於青海寧夏與西安之間,這種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按公司規定,這些人,都是可以報銷機票的。

丙哥卻:“我主要跑寧夏的各個地市,那些地方也沒什麼機場,況且,如果飛到銀川,再從汽車到各地市,還不如我直接從西安從火車,直接些。”

但是,僅憑坐綠皮火車這一項,就值得人敬佩了。畢竟,那種火車的條件,大家都明白。丁哥的道理更簡單:“在青海,坐火車,可以看風景,這個沒問題。一邊昆侖山一邊祁連山,中間大草原,我這是在旅遊呢。”

其實,這些謙虛也好,解釋也罷,都抹殺不了,他們艱苦努力的過程。他們原來是各自銷售部,並不受重視的人,提成也拿得低。在經濟發達的地方,他們與其他銷售人員比,或許不那麼精致,不那麼高大上,嘴巴不那麼油滑,所以也就不那麼出眾。

“我為什麼要挑大家來呢?”彭總突然提到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大家最開始想問他的,但沒一個人敢問出來。

“因為你們是為這個市場而生的。”彭總這話一,大家都沒反應過來。“你們原來在華南、華東等地方搞銷售。也許,在那些市場裏,關於法律糾紛的事,關於互聯網的事,關於融資抵押的事,你們不太熟悉。你們好像不太現代不太專業,所以不太受重視,對不對?”

大家雖然沒有答話,但這是實情。

“但是,你們被埋沒,隻是因為沒走對地方。你們身上卻有銷售人員最基本最寶貴的能力,就是擅長與人打交道。你們擁有打江山的人最寶貴的品格,就是不怕吃苦,低得下頭,彎得下腰,下得了蠻。西北人民樸實,你對人家拿出感情來,人家就會信任你。你們是有熱血的,所以,你們來這地方,就是生的。”

彭總在冬子眼中,是非常理性的人,平時話做事邏輯清晰思維敏捷,但今,卻有一些動情的藝術化特點。

“你們的付出,今終於有了些回報。我這次回銷售部開會,大家一致同意,給你們重獎,但我還是堅持,按公司製度規定的總額,不要加倍,為什麼?”

這就讓大家奇怪了。前麵彭總表揚得那麼好,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怎麼突然就啞火了?他不應該是那種口惠而實不至的人啊?

“這個,我其實是有私心的,我們是一家人,不妨給大家透個底。公司對銷售部的銷售費用是有限額的,就是總體費用,不能超過利潤總額的5%,其實,國家會計準則及稅務規定裏,也有個限額。也就是,公司並沒有虧待我們銷售部門。在總額限定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加倍拿了獎金,就意味著其它大區就會少拿。如此一來,別的大區就會認為,因為我是副總,我負責的大區占了別的區的便宜,會造成矛盾。大家也知道,積累在我身上的矛盾與質疑是不少的,這是個敏感話題,我不想多談,我不想再增加這種矛盾。”

這話已經夠直白了。彭總本來是總公司總經理打壓的對象,現在還要給他更好的提成待遇,這不是把火力更加集中到他身上來嗎?本來就是出頭鳥,還要早起單獨飛,那不是找打嗎?

“但是,你們跟著我出來,吃這麼多苦,受這多麼罪,難道是為了我幾句好話嗎?甲哥的孩子出生了,沒機會回去帶。丁哥的老婆病了,還要堅持上課,沒人幫她女兒做飯,女兒吃了兩方便麵,這些事情,我們都是過來人,這都是為了什麼?我們出來,拚死拚活,不就是為了多掙幾個錢,擔起家庭的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