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魔法大戰”,跳大神(2 / 2)

魔法大戰,秦鈞完勝!

看著這些人的反應,秦鈞既欣慰又有點無奈:“在神棍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哥已經回不了頭了!”

原始社會用機械舞跳大神,不知道未來會發展成什麼畫風?

想象後世皇帝登基大典,一群經過嚴格訓練的女團舞者,在祭的廣場上來一段神聖莊嚴的太空漫步……好像也很帶感啊!

騎手們被秦鈞的機械舞碾壓,接下來終於搞不出什麼幺蛾子。

秦鈞讓村民把他們好好關起來,先餓上一兩再讓他們去幹活,比如鞣製皮革這種髒活累活,就最適合讓奴隸去幹。

古代工匠淪為奴隸,或者奴隸變成工匠,真不是沒有原因的。

光是一個“便於管理”的優勢,就超出了其他工種一大籌,奴隸主總不能讓奴隸拿著弓箭出去打獵吧?

然後昨晚還跑了幾個騎手,必須防備敵人接下來的反攻。

總結那場菜鳥互啄的夜戰,秦鈞感覺戰鬥的關鍵首先是防備弓箭,甲胄短時間內是不用考慮的,不過可以先把盾牌做出來。

另外就是士氣,這個真的很要命。

這個原始時代的戰爭,可能就是以鼓舞己方士氣、削弱敵方士氣為核心決定因素,誰勇氣更盛誰就能贏!

秦鈞的機械舞跳大神,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還是先做盾牌,再嚐試把鼓做出來……”秦鈞做出了決斷,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村子裏有不少儲存的竹竿,秦鈞帶著村民用石斧削出一根根竹片,然後緊密編製成大約半米寬、一人高的竹籬,後麵用“”形的框架加固,弄出把手就是一麵盾了。

製作出第一麵盾牌,秦鈞自己用弓箭嚐試攻擊。

原始人使用的狼牙箭,哪怕在近距離內也無法擊穿竹盾。

實際上就算是長矛,也無法捅穿竹盾!

製作這種裝備沒有任何難度,原始人看到秦鈞的演示就明白它的用處,立刻投入進去努力地製作起來。

自古慫人愛防具,盾牌這個東西……真的很符合村民的胃口!

把盾牌的製作交給村民,秦鈞又找了兩個大陶罐和兩張羊皮,羊皮蒙在陶罐上用樹皮繩先捆一層,然後羊皮繃緊反向折疊回來再在邊緣捆一層,如此反複捆了四層繩子,這層皮就被牢牢固定在陶罐上。

找一根用來鞣皮的木棒,光滑沉重就是現成的鼓槌。

“嘭嘭嘭嘭……”木棒擊打在鼓麵上,發出了沉悶而渾厚的聲響。

聲音有點,不過也能用了!

秦鈞按照相同的辦法,又製作了另一麵陶鼓。

至於更好的鼓,就要從土坯開始重新設計,嚐試不同的方案看哪種效果最好,不是一時半會所能完成。

有了盾牌和鼓,接下來還要對村民進行訓練。

原始人平時為了練習弓箭,在村子裏就有幾個“野獸”形狀的草靶,這種草靶還是一千年前秦鈞發明的。

他把那些草靶改造了一下,把它們從野獸變成人類的形狀。

軍事訓練的目的,除了體能、技能訓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受訓者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立幾個人形草靶來“殺”,就是要讓村民形成一個觀念。

戰爭,就是要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