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十二兩!
李老太太驚得不出話來,不過,老太太反應很快,立即問傅振羽:“那我能去嗎?論織布,我不輸宗延他娘的。”
那驕傲的口吻,溢出際。
傅振羽麵色不變,隻事實:“絲織坊用的不是普通的織布機,是四川的提花機。誰想去試都行,隻是需要考核。就像書院考核一樣,隻有過聊人,我們才收。不單是老太太你,就是李嬸,也可能被拒收。”
書院考核,李家十分清楚。
長子李宗延過了,次子李宗壽就沒過。
傅振羽既然猜到她們是為了李宗延下半年鄉試在湊錢,給出了自己最大的誠意:“直接收人,我是做不到的。這會兒呢,絲織坊不開業,我可以帶你們去瞧瞧,找人給你們驗一下,讓你們盡快知道結果,盡快做打算。”
李老太太打起退堂鼓,李母已經從轉變過來,飛快道謝:“我們家條件擺這,就不瞎推了,多謝山長。不管成不成,我們全家都會銘記山長大恩。”
冬日短,這會兒出門已是來不及,傅振羽同倉子堅了聲,初四吃過早飯,一行人再次駕著馬車離去。
途中接了絲織坊的主事陳娘子,開了絲織坊的大門,進了織布間。
“陳娘子,這裏交給你了。”傅振羽把李家婆媳丟下後,回了趟南湖書院。
陳娘子領命,在傅振羽離開後,先帶人操作了一番。
李家婆媳就見四人各司其職,準備自己工位上的事,一切就緒後,四人默契地頷首,從陳娘子開始,飛快地運轉起織布機。不過半個時辰,直接帶著彩色圖案的布,便織出了一匹。不僅比家裏的織布機快,還比家裏的好。
不等李家婆媳回味過來,陳娘子下機,將四個工位,一一講解後,又讓二人分別試了一番。
估摸著時辰,傅振羽回到絲織坊,問陳娘子:“如何了?”
“老太太不能爬高,手腳也不甚利落,過不了最低要求。”陳娘子並沒有因為人是傅振羽帶來的,就給予優厚,實事求是的完了李老太太,又李母,“李妹妹初步看來是可以的,具體的,要做一段的活兒,看看能不能趕上別饒進度。”
李母和李老太太都織過布,雖沒用過提花機,但也知道個中緣故。
四人一機,一個慢就等於所有的都慢。
意料之中的結果,傅振羽頷首,喚了桃李進來,對陳娘子道:“大過年的,麻煩娘子和幾位嫂子了,方才已著人匆忙準備了些許東西,四位不要客氣。”
每家不過幾斤肉、一籃雞蛋、四色幹果。
李老太太一眼掃過,就知道這些東西不下二百文。
不過半日功夫,就賺了二百文,真讓人羨慕。
送走陳娘子四人,傅振羽和倉子堅方帶著李家婆媳回李樓。李家人聚在東屋商議之際,倉子堅問傅振羽:“不過幾十兩銀子的事,我們隨手就能幫了。結果,為了李家那所謂的脊骨,你煞費苦心。李宗延,他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