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氏宗房(1 / 2)

聖朝大運河共有七段,其中,濟寧是魯運河沿線最大的碼頭。是以,距京城千餘裏的濟寧府,入京極為快捷。傅振羽產下雙生子一事不到十日,李氏宗族便已收到了消息。

李閣老隻得兩位嫡子,才幹一般的長子,兒孫運比較好。時至今日,孫子嫡庶加起來十一個,曾孫子四個。原大老爺,因為得了曾孫子,已晉升老太爺。對比之下,二房就弱爆了。爺這一輩上,隻李子堅一個不,在這之前,二十七歲的人了,隻得一女。

如今一次得了兩個兒子,族長笑眯眯地,踱著悠閑的步伐,向著李子堅大伯父這一房出發。

三年前,李子堅答應不追究大老太爺的過失,前提是他必須致仕。

大老太爺應承下來,並在致仕之前,將三次會試皆落第的長子,弄到了江西做知縣。而後,老人家在老宅一心一意地教養兒孫。今年鄉試,李二老爺和大老太爺的長孫李朗都要參加。

如今鄉試在即,祖孫三人都很緊張。

是以,見幾日才從大房要走了五百兩銀子的族長又來了,大老太爺當即落了臉:“五堂兄又來要銀子不成?”

“怎會?”否認是族長拿手好戲,他笑嗬嗬地,“今日過來,是告訴你件喜事。固侄兒媳婦,月初才生了兩個兒子,我來找你商量下滿月禮的事。”

大老太爺心中冷笑。

什麼商量?不過是想像去年李星卓的滿月禮那般,由自家一起出了宗房的那一份,要大房出錢,給宗房做臉罷了!一次一次地,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李家十幾個房頭,在李閣老之前,隻出了如今族長的嫡親祖父一個舉人。李閣老年幼喪父,和寡母兩個,靠著族中接濟活了下來。因在族學裏表現出色,被舉人伯父養在跟前。後來的事,證明著老族長的眼光極佳。一是李閣老成才了,二是李閣老,活著一日便回報宗族一日。

幾十年下來,宗族早已沒了老族長在時的風采,全憑著李閣老知恩善報的情意罷了。李閣老感恩伯父當年的善舉,可老族長的子孫卻不爭氣。李閣老旅居京師十幾年,除了添了一千畝祭田外,每年送往族學的銀子,從未晚過。然則,除了李閣老這一房,其他房頭二十年未出過一個舉人。

李閣老沒養出家族上進子弟,卻養得宗房成了貪吃蛇。在李閣老父子過世後,大老太爺成了李家最出息的人,族長一麵巴結著一麵繼續薅福利。大老太爺反應過來後,又到了李子堅反攻之際。不得已,他拿了大筆的銀子,穩住了族長。

然後,李子堅單打獨鬥不到半年,突然改口,聲稱不再追究他的過錯,隻讓他致仕,保李氏一族名聲。

大老太爺彼時已經五十有五,也是在後來才明白,便是沒有他“大義滅親”的舉動,隻無了父親兄弟幫襯後,他的仕途便難得緊。大老太爺自知仕途沒了前景,又想著自家這一門子嗣雖多,卻不及二房李子堅一個上進,是該好好教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