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高淳知縣(2 / 2)

李茉莉的顏色太好,從前因為顏色好,差點惹了禍,隻他彼時還年幼,並不懂;後來隻知道她靠著顏值和哥哥,在女學之間無往不利,性子嬌得很。

好在沈明月本就是長姐,又在陸家見過更嬌蠻的姑娘,姑嫂兩個相處得還不錯。

這日,小姐妹兩個來見傅振羽時,看到傅振羽麵色肅然,略說幾句,趕緊退下,打聽發生了什麼事。蘇媽媽隻說,是朝廷上的事,讓小姑娘們先回帽兒胡同。

援朝之戰,五月底送來捷報,這會兒卻送來敗了一場的消息。

這都不要緊。

打仗本來就有輸有贏,但是大和派了使臣,表示求和。戰勝之際求和,以大和之特性,顯然是強弩之末了。便是傅振羽都知道,該乘勝追擊,打的大和不能翻身。

偏偏,朝廷裏的意思是,接受議和。

武將和兵部的人自然反對,但文臣,自趙閣老起,卻是都支持的。李子堅回來說,聖上是議和之意。這議和,便要定下來了。

見傅振羽不開心,李子堅道:“詠言估摸著要回來了,正好讓他見見三師弟。”

“大師兄,你不覺得應該打得大和,再也爬不起來嗎?”傅振羽憋屈。

李子堅說:“不覺得。”

傅振羽氣噎。她總不能說,這個大和同小日本很像,你不收拾了它,它會讓你血肉分離吧?

見媳婦比武將還憤然,李子堅不解之餘,少不得與她疏通:“與聖朝相鄰之國,少說十來個,打到每個人都臣服,這是不可能的。行兵打仗,是兩敗俱傷的行為,除非不得已,否則挑起征戰,並不理智。”

這也是聖朝所有文人的觀點。

傅振羽堅持:“國之強,必要兵強。”

李子堅說:“這個我認可,但強兵強國,不代表就是征戰四方。上兵伐謀,讓別人打不進來、不敢打,才是最要緊的。你一肚子生意經,且算筆賬。此番援朝,聖朝派出了十萬精兵,與蒙古攻防又是二十萬人。三十萬壯丁不耕田,且每一日都要吃下一千石糧食,十日萬石,百日十萬石,上府一年的賦稅沒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打仗就是燒錢的事,除非萬不得已,否則還是不要動。

“這些都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強兵,這個,目前很難。”

說到最後,李子堅已經有些傷感了。聖朝,從今上到兩位皇子、到滿朝文武,所有的人,都是誌不在此。隻自家小師妹,試圖教育天下來強民,自建軍事學院來強兵。

李子堅摟著妻子安撫:“你比世間所有的人都好,比師父還心善,隻是小羽,很多事,都取決於上位者。”

傅振羽便不說話了,因為無話可說。

七月底,顧詠言還沒回來,趙麟的任令已出,高淳知縣。

吏部直接發函到汝寧。

得到消息的李宗延,問同僚:“高淳在哪?”

“南直隸。”

聞言,李宗延慌慌張張地丟下手頭的活兒:“熊大人,我去更衣。”

59999/5201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