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長大了(1 / 2)

李子堅錯了。

夫婿要比的,是母親和媳婦哪個更重要。因為自家婆婆亡於十幾年前,給予逝者尊重,傅振羽還是做得到的,便沒去提醒李子堅的錯誤認知。

於是,關於夫婿是“外人”這個話題,便淹沒在深秋的寒夜中。

方七娘當月就嫁到了外地,金陵的天氣,也越來越涼。

範茗卻還在李家住著。

李子堅出門前、回家後,她會自動帶著兒子離開,把“傅振羽”還給李子堅。在李子堅不在的時候,她再去填補傅振羽的空閑。是以,她的常住,不僅沒打擾李子堅夫妻,還能在李子堅忙碌不能陪媳婦的時候,替李子堅陪伴妻子。

對此,李子堅十分滿意。

他滿意,顧詠言不滿意,不滿到,他覺得國子監的飯菜都不香了。於是,這日蹭飯過後,顧詠言開口了:“先生,阿茗什麼時候願意見我?”

“我沒問。”

李子堅回答的那叫一個事不關己。

顧詠言便委屈巴巴地說:“這太過分了。她要我的時候就賴著我,不想見我的時候,就不見我,把我當成什麼了。”

李子堅代入自己,為範茗聲張:“這不是人之常情嗎?誰讓我開心,我就賴著誰;反之,讓我不開心的人,能滾多遠就滾多遠。”

簡直太討厭了啊!

顧詠言決定自食其力,丟下碗筷,直接去了雙井巷。他沒有納妾,師父還是自家師父。是以,顧詠言光明正大地求見師父。

傅振羽在外院見了他。

待聽完同樣的抱怨後,顧詠言補了一句:“從前我沒有特意哄阿茗開心,而今也沒有故意讓她不開心。我沒有變,她怎就不一樣了?”

傅振羽沒想過這對夫妻會是這樣的情況,仔細一想,這對夫妻便該是如此。

其實範茗和顧詠言的夫妻模式,某種程度和自家是類似,都是一半先動,另一半沒有強烈反對湊在一起的夫妻。

顧家,範茗更早的意識到自己的感情,是女追男的執行者,顧詠言是被動受益。李家,李子堅是範茗的角色,傅振羽是顧詠言的角色。不同的是,傅振羽已經開始回報李子堅的付出,顧詠言還停留在接收階段,沒有挪步。

想明白了,傅振羽大抵知道範茗一直沒有決定的原因了。知道原因,便能解決問題。

呼出心中濁氣,傅振羽說:“詠言,你好好想一想,你還要不要被範茗賴著。若是不要,便痛快一些,給範茗和你自己一個解脫;若是要,便再想一想,怎麼去做,才能讓範茗繼續賴著你。”

師父如此溫和,果然沒來錯!

顧詠言開心的同時,又有些疑惑:“師父你這意思是?”

“一個小家,是由夫妻兩個人組成的。不說二人均分職責,那起碼不能是一方單獨付出。從前便罷了,而今你也是二十幾歲的人了,這裏,該長大了。”傅振羽指著自己的腦袋,徐徐引導,“仔細想一想,你對範茗,有沒有不一樣的感情。”

同床共枕那麼多個日夜,自然是有感情的。

這話天直白,顧詠言不好意思說,便委婉道:“範茗是我的妻子,陪伴我數年,又給我生了兒子,我們之前的情分,自然與別個不同。”

傅振羽就沒他那些顧忌了,直接問:“那麼,你有沒有愛上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