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說去,一定要送走?”
“這個自然。”
想了不過半日,林氏便和傅山長說了自己的打算:“我跟著兒子一道去金陵吧。”
聽了這話,便是中了進士都不曾納妾的傅山長淡然道:“可。隻是我也身邊也不能沒個服侍的人,走之前,與我安排妥當即是。”
說起來,傅山長的祖母便是妾室出身。
如今,傅山長中了進士,又隻有一子,早被族人勸了許多回開枝散葉。每每傅山長都以“閨女和女婿不喜”為由,拒絕了。
這個說辭在別的地方不好使,但是傅家堂的人都知道底細,南湖書院是在傅山長不在的時候,由傅振羽兩口子一起操辦起的家。兼之,李子堅又是狀元郎。這兩口子便在傅家堂有著非常崇高的隱形地位。得罪誰,都不能得罪這二位。
是以,靠著傅振羽兩口子的餘威,林氏這幾年過得相當愜意。
這一愜意,便愜意過了頭。
傅山長這當口提了這樣的要求,要多合理有多合理,林氏沒了言語。左右衡量了一番,最終確認,兩年見不著兒子事小,給男人納個妾,再讓妾生下兒女,也分傅家家產,才是最賠的買賣。
她,不能離開自家男人。
不能跟著兒子去金陵,又考慮到兒子翻年便十六歲,兩年後便十八了,到了成親的年紀。要是現說媳婦,有些來不及,便開始著手安排相媳婦的事。如今身為進士夫人,林氏在汝寧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便都知道她是個棒槌,也無人對她不敬。
且說章知府離任後,新任汝寧知府與章知府是同一派係,照舊推崇教學。知府夫人對林氏,便也是捧著的。聽說她要給傅振商找媳婦,立即來了精神。
傅振商上有進士父親,同輩有數個師兄乃進士,又有親姐夫是狀元郎,自家又是少年秀才,人才又很好,父親和姐夫都是不納妾的。可以說,除了傅家不算名門外,其他的色色都不錯。能和傅振商聯姻,閨女能落好處外,聯姻的那邊等於連了一連串的人脈。
不出三日,知府夫人舉薦了三名閨秀,沒有一個差的;又有其他官夫人出謀劃策,直叫林氏挑得眼花繚亂。
這一耽擱,叫傅振商聽到了風聲,中二少年黑了年。
黑臉不過一刻,仗著林氏平日最疼愛自己,傅振商不管不顧和林氏透了底——情竇初開的少年,看上同窗餘同書的妹子,出身農家,卻性情極好、長得不紮眼,但足夠甜美的小姑娘。
便是別人介紹的姑娘,最差的那個拿出來,都甩餘家姑娘到長江,林氏如何願意?林氏不願意,傅振商更不妥協。母子兩個僵持著,但傅振商知道父母之命更大。不肯屈服,又不知道怎麼辦的傅振商,最終決定離家出走。
“你把家裏鬧了天翻地覆,就這麼一走了之了?”
“我有留書信。”傅振商弱弱辯解著。
傅振羽聽了這話,立起了眉峰,便是孩子都知道她這是生氣了,非常非常地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