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擬意向書(1 / 2)

此前朱聞天曾經經曆過缺技術、缺人才的窘境,而且經過現實世界翻閱資料進行了解,真正的人才擴散也隻有在到了90年代初,那時朱聞天才可能建立自己的技術和科研團隊。

因而近期朱聞天隻能依靠“買技術”維持生產,“買技術”上生產線。好在現在華夏國內處於基礎需求階段,技術幾步和淘汰都沒有那麼快。

朱聞天倒是有心在HK或者國外其他地方,甚至是SZ特區範圍內,優先建立技術團隊,隻不過這種難度同樣不小就是了。

此前朱聞天在HK的招募倒是有一些高校畢業生參與,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所謂的技術團隊,也正是這種對人才的吸引和積累罷了,當然還得配合核心技術。

開放的初期是搶奪原始積累的階段,一段時間以內朱聞天的主要精力都將放在這方麵,利用最為直接有效的技術和產品,盡快完成資金原始積累。

而對人才隊伍的建設,當前客觀條件十分有限的條件之下,朱聞天隻能順手而為之,積累速度肯定要緩慢許多。

“廠名和品牌名......朱先生,騰龍這個名字是很大氣,品牌倒是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廠家名稱...恐怕......上麵已經定了名稱,就叫大連電視機廠!”

陳所長表示異議,開口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廠名方麵,對品牌名並不是太在意,同時連提都沒有提技術轉讓的事情,顯然對那塊兒的建議已經采取了默認。

“嗯。如果廠名隻能叫大連電視機廠的話,我也不強求改為騰龍,但是電視產品品牌必須為騰龍,而且將來一旦有技術轉讓而產生的分廠,名字不能再限製......”

朱聞天的話說得很委婉,不想因將來擴大生產的由頭刺激到陳所長,畢竟這第一家電視家廠還沒有建設起來呢,就想去做其他的廠子了。

然而徐默春老師卻是行家裏手,一下就聽出了朱聞天故意隱藏的內容。

“聞天啊,10條生產線還不夠麼?老陳啊,你趕緊跟朱先生解釋一下咱們生產線的產能吧......”

經由徐默春的提醒,陳所長也理會到了朱聞天所關心的重點。

“朱先生啊,10條生產線如果在兩年時間內上馬完畢,每條生產線年產量最低8000台計算,我們的產能能夠達到80000台,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啊...”

“才80000台這麼點產能?”

“呃...不少吧,其實我們研究所一直有個擔心,電視機的市場需求量不知道有多大,如果銷售環節不通暢的話,咱們可能還需要商量具體上馬生產線數量...”

談到產能方麵,陳所長說話更加沒有了底氣,轉型是上麵的要求,但是成功與失敗可是自行負責的,因而在效益這塊兒陳所長一直都很擔心。

不過仔細想想,陳所長的擔心也並不是多餘,這會兒華夏國內電視還是稀罕玩意兒,處於芙蓉出水小荷才樓尖尖角的階段,擔心前景也是正常得很。

朱聞天卻是沒有這種擔心,為了做電視機項目他好好查閱了一下資料,一些品牌動輒數百萬台到一兩千萬台的年產量,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華夏國內,電視機年度消費往往都有過億台的時候,因而一個年產量隻有不到10萬台的“小廠”,本本不用去擔心市場銷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