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七竅玲瓏(1 / 3)

西楚國為一千年的大楚王朝後人趁亂所立,國土為荊州北部,梁州東部,以及整個中州,橫跨漢水上遊,南臨廣陵江,獨享雲夢大澤北部肥沃土地,坐擁秀麗山川,魚米糧倉。

靠著得獨厚的地理條件,西楚建立了一支戰力強大的水軍,和一支防守一流的步軍,雖然南有大周王朝,西有秦國,北有後趙,東有後漢,真正的四戰之地,卻依然舉國安穩。

西楚文帝景文,雖然遵照先王武帝的“重文尊禮”的遺訓,但依然沒有放棄先武帝“強兵攻伐,滅國拓土”的野心。

被稱為神州第一高台的章華台,屹立在西楚王宮的東北角,這裏雖然不是王宮正殿,但西楚文帝景文卻喜歡來這裏。

每有大半的時間,他都待在這裏,接見重要臣子,謀劃政務,一應事物都在這章華台上的雲夢閣中完成。

此時,殲滅大周北犯軍隊殘餘的景鬆將軍,正在向西楚文帝彙報此次戰事結果及戰後處理。

“據大周陳氏的那把漠劍,一直是由在朝為將的陳世軒所佩戴,這次可有發現?”西楚文帝手中把玩著一把短劍,短劍劍身紋路流暢,劍柄雕刻精美,口中漫不經心地問著。

景鬆將軍站立如鬆,神定氣閑,道:“末將沒有發現。”

西楚文帝抬頭盯了一會兒景鬆,自顧自的喃喃道:“漠,相傳為霸王之劍,得之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

一旁的景鬆聽到了西楚文帝的話,忍不住道:“陛下,不可聽信傳言,一把劍而已,何至於有如此威力。”

西楚文帝沒有作聲,像是在思考,好一會兒,他平靜的語氣再次響起:我大楚自立國以來,時刻不忘先祖遺訓,恢複昔日大楚王朝的榮光。”

景鬆將軍眼裏閃過一絲光芒,靜靜地看著那位把玩精美短劍,卻心不在焉的西楚文帝。

“景鬆,辛苦了,你先下去吧。”好一會兒西楚文帝道。

景鬆雙手抱拳,口中道:“諾,末將告退。”

遠處的君山湖,微風拂過,湖麵頓時泛起絲絲漣漪,水光接,氣象開闊,望之使人心曠神怡。

西楚文帝背手站立,靜靜地望著君山湖,沒有人知道他此刻心中所想。

良久之後,西楚文帝口中吩咐道:“傳太師入宮。”

遠處一名宦人應聲道,然後雲夢閣中又恢複了平靜。

景鬆回到大將軍府,沐浴更衣後,獨自一人坐在府邸後園的蘭亭中,他吩咐府中管家,今日閉門謝客,府中任何人不要來打擾他。

孟春之交,園中的一株桃花滿樹開花,豔麗的花朵,散發出醉人的香味,遠遠飄散開來,輕輕一呼吸,便如屠蘇酒入口,甜美如懿。

桃花雖然豔麗紛香,景鬆卻曆來不喜。

身為西楚國皇族,景氏子弟多有少年入軍旅,這是太祖時期就定下的祖訓。

景鬆是景氏這一代的嬌子,自勇武異於常人,且聰慧過人,尤其酷愛兵書戰陣。

憑著軍功積累,一步一步升任成為西楚國的大司馬,封鎮南王。與丞相昭陽一起成為西楚文帝的左膀右臂,西楚柱石。

自大周王朝偏安江左,北方諸族乘機崛起,相互攻伐,形成了五分中原的局麵,整個中原大地,已經是群雄逐鹿的局麵。

北方五國無不想吞滅其他四國,進而統一北方,然後南下滅周,進而統一神州大地。

景鬆作為西楚手握兵權的大將軍,心裏時刻記著先祖遺訓,盼望著有一,率領大楚男兒,馬踏中原,一統下,重現大楚王朝的不世榮光。

一心隻在軍事的景鬆,心中對於世人所指神仙方術,不甚了了,認為那盡是些虛無縹緲的無稽之談。

雖然他自己也是一位金剛境的武人,但在他心裏,兵策謀略更重要些,這才是真正的萬人敵。

對於此次與大周軍隊的攻伐,除了抵禦大周軍隊的北上以外,還有一項隻有少數人知道的秘密。

上古時期,舜帝率大軍南征三苗,卻半道而崩,最後葬於蒼梧大山。

據傳,大舜在駕崩前留下遺訓,而這策遺訓,關乎著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類的命運。

景鬆對此知道不多,他也沒有過多去想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

此刻他心中感慨,是因為大周將軍陳世軒在臨死時,所表露出來的視死如歸,以及那些麵對死亡,卻毫無懼色的錚錚男兒。

那些為了國家慷慨赴死的士兵的情形,深深地印在了景鬆的腦海中。

舍生取義,殺身成仁。

大周將軍陳世軒自刎前的眼神,他無法忘記。

少年和灰衣老人在漁夫大叔家住了一晚。

這一覺是蒙塵有生以來睡得最踏實的一覺,醒來後通體舒坦,神清氣爽。

當他舒服的伸了一個這輩子最舒服的懶腰後,忽然覺得不對,他身處之地,是響水上的那座橋亭中。

響水在橋下嘩嘩流過,兩邊的山上,不知名的鳥兒,在清唱著不知名的歌,微風吹過橋亭,夾雜著新一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