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襄之地,自古以來,多有識之士,山野鄉村,多臥龍之士。
曆來多少將相王侯,達官貴人,常有周遊靖襄,親訪人才之舉,留下了多少禮賢下士、士子報國的佳話。
到後來,竟引得許多外地的讀書人,不遠千裏遷居道這裏,找一個鄉野山穀,做起了待價而沽的隱士,等待著明主來三顧草廬。
襄陽崔家,是跟隨大周王朝南渡的北方豪族之一,為了感念這些從龍南渡的豪強大族,當然也是為了團結這些實力巨大的門閥豪強,大周王室給了這些門閥大族優厚的待遇,除了在朝為官的謝家和庾家,其餘幾大家族都為官一方,成為治理一方地方大員,形同於裂土封王。
崔家家主崔山便是靖州刺史,領銜襄陽將軍,這裏北鄰西楚國,是大周王朝的邊防要地,崔家能主政靖州,可見崔家在大周王朝的分量之重。
六月十八日是崔家家主崔山的生辰,這是崔家往年最大的一件事,也是靖襄之地頂大的一件事情,不但荊襄的文武官員會前來道賀,地方上的一些豪門大族也會趁此機會來與崔家攀上關係。
但這些崔家也隻是平常應付而已,崔山以及整個崔家心裏盼望的是,每年壽誕,皇上都會派一位最寵愛的皇子前來祝壽,以示對崔家的恩寵。
據今年皇上會派二皇子昭王蕭裕佑前來,早一兩個月,崔家便開始準備迎接二皇子昭王的各項事宜了。
一家名為‘襄陽人家’的客棧,坐落在襄陽城西居民區中的一條街上,快靠近城西的城牆了,客棧是一棟兩層樓的木樓,有三進,一樓是大堂,擺有幾張桌子,給住店的客人提供飯食,也接待外麵客人的酒飯,一樓後麵是客棧老板和夥計的起居室,二樓是客房。
這會兒正是晌午時分,一樓大廳裏坐滿了人,除了一些本地的家士子、行腳商客來這裏喝酒吃飯外,這段時間也有不少外地人來此住店,想是為著崔家家主的壽宴來的。
飯桌上的人,大多都在談論這次崔家的大壽,曆年來崔家的宴會是如何如何的豪奢,又是如何的門庭如市,而這次是崔家家主崔山的六十大壽,花甲大壽啊,那就更加會辦的盛大了。
“聽朝廷會派二皇子昭王前來給崔家祝壽。”坐在旁邊一桌的客人道。
“這有什麼好奇的,如果當今子明帝親臨,也不為過,六大世家同氣連枝,是咱們大周王朝的頂梁支柱呢!”另外一人借著酒勁道。
“如果明帝親臨的話,那崔家可就掙了大麵子了。”另外一人道。
“我各位,你們聽了沒?崔家的壽宴其實還有另外一件事情。”一人低聲道。
“不就是給崔家拜壽嗎?還能有什麼另外事情?”
那人看了看四周,然後湊近頭道:“我是聽了,這次六大世家趁此機會相聚,是要商討一件大事。”
“哦?什麼大事?”這話引起了桌上所有人的興趣。
話的那人喝了一口酒,坐直了身體,悠然地道:“這我就不知道了。”
“切!”眾人一片唏噓,然後都端起酒杯開始喝酒。
臨街靠窗的一桌,坐了兩男兩女,男的中一位是位老者,另外一位是個年輕人,兩女都是二八芳齡的妙齡女子。
他們都是修道之人的裝扮,除了那位老者一身灰布道裝以外,其餘一男二女都是白衣如雪,給人一種出塵的感覺。
那位老者自顧自地喝著酒,而那位年輕男子和年紀看起來一點的女子有有笑,另外一位女子則專心地吃著飯菜,偶爾會抬頭看向窗外。
在她抬頭的一瞬間,不免讓旁人驚歎,她容貌秀雅絕俗,自有一股輕靈之氣,隻見她一身道裝打扮,一頭秀發挽在頭頂用一根白色絲帶束著,鵝蛋臉,眉目如畫,兩眼含著秋水,如出塵的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