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從地上撿起自己的作品,一共兩張,上麵畫了四幅畫。
“陛下,這就是臣眼裏的下大同啊。”劉牧態度誠懇的道。
“你眼裏的大同,老夫子過,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才叫下大同,你這叫什麼大同啊。”朱元璋教訓劉牧,在他的眼裏,孔子已經給他勾勒了一個大同世界的藍圖,自己畢生所追求的也就是實現下大同。
劉牧將紙攤在朱元璋的麵前,解釋道:“下百姓其實並不知道什麼是下大同,他們更關心地是自己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穿暖,臣以為,搞定衣食住行才是下大同的根基啊。”
朱元璋對劉牧的話深以為然,百姓們衣食住行,安家樂業確實是大明朝需要麵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但劉牧就憑這幾幅畫就能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嗎?
“就憑這幾張圖,就能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朱元璋絲毫不相信。
劉牧鄭重其事地點點頭,將第一張圖擺在朱元璋的麵前,解釋道:“這個稀奇古怪的東西是一個紡織機的草圖,姑且就叫它珍奇紡織機吧。”
珍妮這個名字太西方化了,劉牧稍微改動了一個字,像將他本土化一些,心裏也明白,這些都是無用功的。一旦朱元璋采納了,珍妮紡織機肯定會被改成大明紡織機或者洪武紡織機這樣的名字。
紡織機,朱元璋滿臉的疑惑,紡機朱元璋是見過的,但這麼奇怪又複雜的紡織機,朱元璋還真沒見過。
劉牧所畫的是一個簡易的珍妮紡織機,采用的是飛梭和手搖式紡織的方法,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仿製的效率。
這樣一來,無論是羊毛和棉線,都可以迅速的紡成棉線和毛線,足足比現在用的織機效率高了十倍左右。
工業革命讓整個世界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而珍妮紡織機正是工業革命的開端。
朱元璋已經用鐵腕手段在全國推廣棉花的種植了,接下來將棉花紡成棉線也是一個問題,而劉牧相信,珍妮紡織機此時出現正是時候。
劉牧將珍妮防治機的效率告訴了朱元璋,並沒有絲毫誇張的法,甚至為了保險起見,還有些縮水,隻了能夠提高五倍的效率。
“當真能夠如此嗎?”雖然將劉牧的話聽進了心裏去,但朱元璋還是不敢相信這個東西就能讓紡線的效率提高這麼多,但麵對著五倍的效率,朱元璋還是有些心動。
劉牧點點頭,隻要不出差錯,紡織機達到他所的提高五倍的效率不成問題。
朱棣悄悄地湊過來,看了一眼,頓時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自己想破頭也無法想象出珍奇紡織機的構造。
“陛下,這不過是一些奇淫巧技罷了,我大明的紡織技藝已經登峰造極,現在怎麼可能會一下子提高五倍的效率呢,這實乃人力難為啊。”李敬忠就像一個守舊徒,艱難的捍衛這自己的尊嚴。
劉牧冷哼一聲,無奈地搖搖頭,充滿同情的語氣道:“膚淺,人力是有極限,但人的頭腦確實無窮盡的,隻要你敢想,就永遠能夠找到新的方法。而你身為國子學的司業,竟然如此不思進取,和井底之蛙又有何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