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的今,保護和傳承著苗刀的重任落在了師傅的肩上。
為了讓苗刀發揚光大,末世後的師傅正式開班收徒,傳授苗刀。不過,開班簡單,去哪兒找這麼多練習用的苗刀啊?師傅想到了他的朋友龍泉寶劍鑄劍師,第一次去龍泉,他把自己繪製了草圖交給生產廠家,等他回到基地不久,樣刀寄了過來,令他吃驚的是,與他心目中的苗刀差得太遠,無奈之下,他又先後三次來到龍泉,反複把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告訴廠家,一把刻著印記的苗刀得以出爐。
有了苗刀,學員們喜悅了一陣子,但很快也覺得枯燥乏味了,漸漸的,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師傅便給他們詳細講解苗刀的曆史淵源、文化內涵,讓他們進行實戰對練,這些想當逃兵的弟子這才發現它的實用和妙處,開始真正喜歡上。師傅曾開班收徒多年,門下習練過苗刀的弟子有數百人。
劉義舞起苗刀,每招每式均樸實嚴謹,動作大劈大砍,疾速多變,進退連環,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所以,他能在很多國際武術節上憑借苗刀三霸。
這幾年在國內各類苗刀比賽中頻繁奪冠的成績來看,他堪稱國內苗刀的第一人。不過,對於這種法,師傅顯得很清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可不認為我的苗刀下第一啦,民間應該還有很多苗刀高手,隻是人家沒有出來比賽罷了。而且,我在一些比賽中,勝得都很驚險。”
師傅剛學苗刀時,曾經受過一次傷,但他覺得這次受傷超級值得,師傅學苗刀已有一段時日,開始習練持刀騰空動作。由於他之前從未學過如此高難度的騰空,所以一直練不好,眼看連師傅曾耀光都失望了,師傅牛脾氣一上來——自己給自己加碼,狂練至深夜,結果一個不心,在落地時把自己的左腳扭傷了。為此,他的左腳足足四個多月才恢複。“不過,也正是這一晚的加練,我終於領悟了這個動作,事後想想,真值!
如今的師傅,已經功成名就,漸漸把精力轉向開武館,這不他在他們縣上開辦了神龍分館,收了一批弟子,目前以主要教一些基本功。
苗刀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是我國冷兵器時代的先進兵器之一,起源於西漢初年的環首刀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苗刀刀法總共有兩路。一路苗刀多係基本刀勢,實戰用法;二路苗刀,開闊了攻擊麵,提高了連擊性。在演練和技擊時,要使刀法、步法、身法、眼法協調自然,緊密結合,渾然一體,做到身催刀往,刀隨腰轉,眼隨刀勢。
此時此刻的劉奎全神貫注幾乎認真聽講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