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楊廣(2 / 2)

第四個貢獻是開通絲綢之路,這裏有人會這不是唐太宗、漢武帝的功績嗎?我要講的是,絲綢之路是太宗和漢武帝發揚光大的,而開通的卻是楊廣。絲綢之路讓中國和西域各國有了經濟、文化交融,豐富了中國的內涵。

第五個貢獻是三征高麗,這一舉措對隋煬帝來也是偉大的功績,因為高句麗當時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對於我們威脅極大,有它的存在,極大的削弱了朝廷對遼東的控製力,如果隋煬帝一舉拿下高句麗,那真是下太平了,也沒唐太宗李世民什麼事了,話回來,唐太宗在晚年也頭疼高句麗,不然不會禦駕親征高句麗了。

楊廣此生作為,和秦始皇頗為相似,都是在建立功業後,不惜勞民傷財,修建了萬裏長城和京杭大運河。不過他們所作所為都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所以就憑楊廣生前為後人留下的五大功績,如果不是亡國之君,肯定就是千古一帝。

當然不是他沒什麼過錯。

一,煬帝親三次征下兵進攻高句麗,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

二,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總計十餘年間被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下死於役”的慘象。大業七年隋末民變爆發。

雖然我們不能指望從瓦崗寨上下來,又是抱著“以隋為鑒”宗旨撰史的魏征,能給我們留下一部公允地評述隋煬帝的《隋書》;我們甚至也不能指望所有作為生產觀念文化代表的中國士大夫及其史學家,能比較客觀地認識隋煬帝;即使這即使年,他還是更多地被作為一個批判對象而不是研究對象。所以,我們倘若不下一番從頭做起的功夫,把隋煬帝的全部材料,顛來倒去,反複玩味,怕是無法撥開迷霧,接近他的真麵目的。

我們差不多可以,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我們還可以,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貞觀時代遠不及他大業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

隋煬帝在曆史上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大多認為其是一個荒淫無恥,殘忍毒辣曆史上罕見的暴君。但不能否認,隋煬帝也是一位很有建樹的皇帝。。

綜上所述,隋煬帝楊廣終其一生在史冊上既寫下不少豐功偉績,但也留下了驕縱自大,草菅人命,濫用民力的敗筆,楊廣的所做所為或許出發點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

但客觀上隋朝為日後唐王朝的強盛奠定了豐厚的民族心理積澱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樣板。瑕不掩瑜,不應該否定隋煬帝楊廣是一個是中華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物。他的許多措施無論是決策還是客觀效果都符合曆史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