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禎十一年,五月初一,這一天的清晨,一輛輛馬車在數百名騎手的護送下悄然駛出了大同城,沿著官道一路向西南方向駛去。
大同西南方向便是太原,路程不長不短,一日不到的功夫便可以到達。
到了下午近傍晚的時候,馬車隊伍便來到了太原,不過這些馬車並沒有駛入太原城,而是直接去了位於城外的“忠烈祠”。
太原忠烈祠是為了祭奠在這些年為大明中陣亡戰死的將士而修建的,最初,這裏是的墓地埋葬了三萬餘名從大同遷來的陣亡將士。
後來隨著大明戰役的擴大,山東,山西,陝西,北直隸,河南河北一線均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事。
為了方便管理,將士們的一部分骨灰送還給了他們的家人或者是所在的村落,另一部分則是統一運到了太原新建忠烈祠。
大同也有忠烈祠,可惜太小容納不了這麼多忠魂。
也就是在他們下葬的那一天,看著那連綿的、一個挨一個的墳塋,曹鼎蛟覺得不能讓英雄們死後還受委屈,要讓他們享受大明香火的祭祀。
大明國祚不絕,此處香火不絕。
曹鼎蛟作出了一個決定,在山西這裏修建一座更大的忠烈祠,以祭奠陣亡的將士。
忠烈祠的用地建在太原劃出了三萬畝山林田地,地上的所有村落、民墳一率遷出,當然是強製性的,這也是大明第一批拆遷戶有補償的那種。
隨後便開始於此大興土木,從大興安嶺運來的檜木、秦份的漢白玉以及本地燒製的磚塊。
在數萬名工匠的努力,工部的大力支持,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一座規模宏大的忠烈祠在大明太原建成,並於今年清明節前正式投入使用。
馬車停於忠烈祠的牌坊前,盡管距離主祠尚有兩裏之遠,但任何人等都需於此下車。
接下來的路隻能步行,這石質的步道兩側,新種的鬆柏不過隻有人高,盡管相隔兩裏,置身於牌坊處,往忠烈祠的主殿看去的時候,仍然會為其規模宏大而震撼。
“即便是數百年後,人們想來也會為之而驚歎吧!這裏是大明的脊梁,就是他們拱衛著我們大明的安寧。”
曹鼎蛟牽著小太子朱慈烺的手,一步一步踏上石階,朱慈烺雖然才九歲但是身子骨發育得很快,已經有曹鼎蛟一半來高了。
曹鼎蛟也是感慨萬分,前兩年還需要自己抱著的太子殿下,現在也能監國了。
崇禎皇帝親自帶兵推平張獻忠之時,就是小太子殿下坐鎮南京,老臣們在旁邊輔佐,崇禎十一年來倒並無大事發生。
清帝皇太極不僅損失了蒙古科爾沁部落大部分的戰力,鼇拜正黃旗的一萬兵馬也大部分丟在了陝西延安府。
而代善也是在山東損失慘重,他自己也在山西太原吃了敗仗,之後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皇太極入關的唯一收獲就是繳獲了不少糧食,還有大批的銀子,可是回報和付出根本就不成對比。
這也導致了遼陽之中的八旗子弟幾乎是家家披麻戴孝,皇太極的個人聲望也跌落到了曆史最低點,反而是多爾袞的呼聲是越來越高,皇太極顏麵掃地。
大清現在很亂,大明君臣喜聞樂見。
……
小太子看著如此巍峨的建築,卻是嘟著嘴巴說道:
“曹師傅,本宮在南京好多老師傅還有朝中大官說您的壞話,甚至有不少人勸我要遠離於您,多學習一些君子之道,聖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