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聖人多謀劃 忠心苦奔波!(1 / 3)

“師兄,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難不成,吾等好不容易積攢的一點兒家底。”

“最終要成全天庭?”

曆劫封神,已是定局。

準提心中盡是苦澀。

那填寫於封神榜,注定要曆劫的名諱。

固然不至於牽扯整個西方大局。

但以西方教的家底而言,也著實肉疼,心疼。

正魔之爭,打的西方破碎,淒苦至極。

能有如今,全然是接引,準提苦心經營的緣故。

即便如此,還是被擺了一道。

硬生生斷絕了向外發展之路。

先前若非劫數,致使帝俊不敢多有插手。

能否將聖人威能,波及朝歌,可言是個未知數。

倒不是說準提畏懼,不及帝俊。

混元,聖人,皆是同一層次的存在,卻也存本質差別。

洪荒之內,無疑是聖人更占便宜些。

即便如此,混元存在也不是輕易能拿下的。

一旦被糾纏,生出諸多動靜兒。

便無實際意義與作用了。

“師弟莫要愁煩,冥冥中自有緣法定數。”

接引眸色深然悠長。

“師兄有何見教?”

準提眸光瞬時發亮。

“隻是要勞煩師弟,多辛苦幾趟。”

準提神情瞬時凜然。

“為西方興起,自是義不容辭。”

同在須彌山相處多時,或有矛盾,或有爭執。

初始之目標,從未忘卻過。

有那麼大一筆債背負。

還債已然充斥心念。

哪裏還有心思,再想其他。

“一念緣起,一念緣滅。”

“原始與通天之間,難以相容,必有一爭。”

“原始之道,在闡述天數,維護天數正理。”

“通天之道,則在尋求正理之外,一線生機。”

“不論情義如何,無論願意與否。”

“此爭起源各自對大道的了解體會,難以調和。”

“以太清之修行,必是了然此事,故而才有借成聖之機,另立道場於首陽山。”

“此舉,雖然造成了三清分家的局麵。”

“以實際而論,卻是極大的拖延了原始與通天之間的道爭爆發。”

“所謂昆侖山難受三聖氣運,的確不假。”

“不過是表麵現象,次要因素。”

準提此刻才恍然,原來內中還存這般詳情。

這位玄門首徒,平靜無為間,竟是做了這般事情。

“再有那位,原始與通天,更是克製己身。”

“不過既是道之爭,再有神通手段,也僅是拖延,而無法避免。”

“此封神劫起,提供天帝回轉,是第一層次因素。”

“自此後,眾神雖受封神榜約束,各行職責,運轉天時,理順洪荒,是第二層次因素。”

“闡截之間,以劫而論大道,此為第三層次因素。”

準提眼眸瞪得老大。

“無論是天帝回轉,還是闡截之爭,盡都是玄門之事。”

“與我西方何幹?”

不服且委屈,那種感覺,就如同受了無妄之災一般。

“引我西方入劫,雖是三清默認,起始卻是源自女媧。”

“雖說以琉璃之寶交易,然實質本意,還在拖西方入劫。”

“恐怕人王進香之事,已然被女媧所知。”

準提眼眸瞬時瞪得老大。

“不可能!”

“她怎會知曉此事?”

雖然行事無下限,論手段,準提還是不差的。

何況準提曉得,女媧若是了然此事,恐怕會親身上須彌山。

都是聖人,二敵一,倒也不一定會輸,自也就談不上畏懼。

可不管怎麼說,女媧也是六位聖人中,率先成聖的。

一旦親身上須彌,必然少不了麻煩。

而且誰也不能擔保,三清是否會插一手。

寶物在前,不存東西方之別。

實際上,也就是接引,準提厚顏無恥罷了。

東西之間,怎麼可能不存差別。

人族之事,便是最好的一個印證。

“都說女媧慈愛,那也僅是對人族而論。”

“對待旁者,女媧可是不存好脾氣。”

修心養性,固然是重點。

洪荒實際,殘酷至極。

容不得老好人,好脾氣。

連最大的老好人,好脾氣,都受了劫數,何況其他。

哪怕曆經轉世輪回,終究不負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