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北地再起動亂 聞仲親身遠征!(1 / 3)

縱是知曉內情,恐無回天之力,聞仲依舊滿腔忠誠,護持大商。

此心之純,可昭示日月。

若是往昔,聞仲必然穩妥拿捏分寸。

曆經三代,頗受信任,聞仲能混得風生水起,打王鞭在手。

莫說諸朝臣,便是高位安坐的王者,亦有相應的斥責,管轄之權。

此權之重,可言說是自啟之後,王權集中後的之最。

除了信任,除了忠誠外,更在聞仲曉得何為分寸。

一念忠誠,而不顧身份,行事飛揚跋扈。

再多的忠誠,再大的功勞。

結局也是必然淒慘,為君所不容。

如今之大商,表麵祥和,內含風雨。

一經爆發,必是飄搖無依,萬般的辛苦,曆代祖宗的基業,蕩然無存。

如此態勢下,若是還有顧忌,行事縮手縮腳。

與靜然等死,有什麼區別可言。

縱受猜疑,縱然結局下場淒慘,聞仲亦是無懼。

反正已然下了決心,以死報效大商,絕無悔意。

哪怕終究逆轉不了天數,聞仲也是問心無愧。

能做的,都已經做了。

也算是對得起三代君恩了。

雖有別離,也算是自小受教於聞仲麵前。

無論來自帝乙的影響,還是自身感官,都可言相當了解聞仲。

於聞仲之行事,帝辛自是支持。

可惜,如今之帝辛,已然不是往昔之帝辛了。

劫數影響下,那還算是純正的本心,被點點扭曲,點點吞噬。

最終落入無限黑暗深淵,再難自拔。

若非帝辛如此,若非大商危局當前。

以聞仲性情,斷然不至於做出格之事。

陰暗心思翻騰,帝辛唯選擇默然忍耐。

若是換一個,敢行此事,必以極刑論處,昭示帝王威嚴。

聞仲卻是不同,三朝元老,頗受信任。

大商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動了聞仲,大商必然陷入動蕩。

其影響,可說是天塌地陷。

劫數於心性的改變,是在不知不覺間的。

可以改變常態作為,卻是不至於連大局思維,整體眼界也改變了。

“那聞仲雖說忠義在心,值得誇讚一番。”

“然若是真令其為商續命,劫數必然蔓延,生諸多變故。”

“劫數,還是盡快經曆,盡快過去的好。”

在此言論下,一隻黑手悄然推動。

北地爭端再起,依舊以袁福通為首,起兵叛亂。

較之二十年前,聲勢更為浩蕩。

攻城略地,極短時間內,北地七十二路諸侯,盡皆陷落。

鎮守北地的北伯侯,根本無法收拾如此局麵。

火速命人入朝歌傳信。

聞仲眉間,緊縮成一團。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當真是天意難違嗎?

聞仲陷入了兩難選擇之中。

若顧北境,平定北地之亂,朝中必生諸多不良,甚至是群魔亂舞。

若是顧忌朝堂,不理北地。

以崇黑虎之能,恐怕擋不住袁福通。

如今之袁福通,不可與往昔論。

不僅自身強大,還收複了北地七十二路諸侯,其亂已成。

知曉袁福通根底的聞仲,深然明白,滿朝文武,唯有自己,方能擋得住袁福通,平定北境之亂。

不平定北地之亂,有可能保住大商基業,整個人族大局,可能會受到巨大影響。

屆時大商罪孽在身,恐怕不得逃脫。

平定北地之亂,功在人族。

或許可以此功績,換取大商的一線生機。

思量再三,聞仲做了決斷。

外局要顧及,內局之掙紮,也不能輕易放棄。

可以信靠的,也唯有黃飛虎了。

“飛虎,北境之亂,恐怕唯有為師親身前往,方能平定。”

“朝中,為師便托付給你了。”

令黃飛虎過府,聞仲語重心長的交代道。

“恩師,還是弟子領兵,處理北境之亂吧。”

朝中看起來一片平靜,平靜之下,卻是各種暗流湧動。

黃飛虎已然察覺到這般變化。

抗衡與改變,自知沒有這個能力。

外出領兵,鎮壓北地之亂,最是合適。

“能教你的,為師都已經教了。”

“而你也不負為師希望,無論是兵法策略,還是本身武道,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

“然你終究僅是凡身,要對付那妖猴,極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