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這就是小爽說的那個會做黃燜魚翅的廚師?”
老頭看著現在中年人問道,他說的這個會做,說的可是按照他們譚家祖傳的方法嚴格做出來的,自然不是那些大眾的做法,不過他的臉上卻帶著一絲驚訝的表情,而他身邊的中年人聽到之後肯定的點了點頭。
“是的爸,死胖子之前跑過來要材料說的時候我還不相信,但是我現在看這個年輕人的處理手法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呀,爸你怎麼看?”
誰知老頭聽見之後,卻是直接瞪了一眼自家兒子,臉上也是充滿了鄙視。
“還不錯?你就別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人家的這手藝你小子都比不上,在我看來這就是最正宗的做法,而且我感覺跟我都不相上下,甚至比我還要強一點,完了你讓小爽問問,看能不能把這個年輕人邀請過來,我想問一下咱們家密不外傳的手法他是怎麼知道的,還有你通知家裏的那群人,這個年輕人來了之後不準說不好聽的話,一定要禮貌一點,告訴他們是我說的。”
被自家老子訓了一頓,中年人不但沒有絲毫的懊惱,反而是立馬低下頭來承認了錯誤,顯然是這個老頭平時積威已久。
“好的,爸我知道了,那我完了就打電話,順便這個張揚要是同意過來的話我就在前麵等著,免得那幾個小的不聽話。”
而張揚這邊自然是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鄭爽這家貨給賣了,目前譚家兩個當家作主的人已經盯上了他,而且還準備邀請他過去詢問他這道菜是跟誰學的。
而他自然也不知道鄭爽這家夥可一點不像現在所見的這麼大大咧咧,在聽到他家老子說有人會做譚家菜的招牌之後,就立馬跑過去告訴了他的朋友,目的自然是不想朋友家的生意受到影響,而且他也在想張揚如果真的會做的話,是不是從那偷學的,反正他又不會傳出去,隻是自己學來滿足口腹之欲。
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之後,鄭爽這邊已經掀開鍋蓋,將水潷掉之後撈出蔥薑,然後就看著張揚等他的下一步指示,張揚這邊自然也沒有藏私,而且有人幫忙何樂而不為。
“再加水,然後把火腿和蒸過的幹貝放進去大火煮15分鍾,撇盡沫子,其實煮完之後應該用小火悶6個小時左右,不過咱沒那個時間,一個小時左右就行了,把我弄大一點就行,味道肯定沒有正宗的好。”
鄭爽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雖然他不知道這道菜的正確做法,但是看見張揚剛才隱蔽的往鍋裏邊放了幾樣東西進去,他已經可以猜測眼前這個年輕人真的會做,也不知道老譚那家夥有沒有在看,不過他手底下還是沒有停頓抓緊時間忙活了起來。
而這邊在煮的時候,張揚已經開始準備起了下一道菜,同時拿出了另外一個電磁爐。
“宮門獻魚這道菜有個小故事,說是當年康熙皇帝南巡暗訪民情,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山腳下的小酒店,就推門進去了。
當時康熙皇帝點了一條魚和酒,而且這家夥本來也是一個美食家,一向對菜名頗感興趣,就問了店老板他所吃的這個魚的名字,老板告訴他叫做腹花魚,是因為這道菜的魚生在池中,喜歡吃池中的鮮花嫩草,而且它的腹部長著好看的花紋,所以人們就叫它腹花魚。
當時康熙皇帝覺得這道菜非常的好吃,可惜名字太俗了,所以就讓店老板拿來了筆墨紙硯,大手一揮寫下了‘宮門獻魚’四個大字,然後又寫下了‘玄燁’二字。
可惜當時這個老板目不識丁呀,根本不知字中的奧秘,就隨手將那張字畫放在一邊,後來康熙走後,又過了許多天,他的一位朋友來到店裏,發現了那張字畫,說字寫得很好看,應將它掛在門上,店小二便將那字畫掛在門上了。
過了不久,浙江總督路過此地,一見門上掛的字便大吃一驚,他大步進了門,找來店老板問明原委,然後這個店老板才知道當今皇上到此一遊,當場就衝著那幅字畫跪下來不斷磕頭感謝聖恩。
從此因為康熙皇帝比這個小店題字的消息傳了出去,頓時轟動四周,前來光顧這個小店的顧客絡繹不絕,從此,小店整日忙得不可開交,生意興隆得很。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小故事,不過劇情基本上都差不多,隻是地方換成了一個叫做‘宮門嶺’的地方。”
然而在張揚問完這個問題之後,何小曼在旁邊疑惑的看著他問了一個一直以來想問的問題。
“揚哥,那這些宮廷菜後來為啥留到民間了?這不是應該是皇室專屬的嗎?按照封建時期的傳統,民間應該是不敢做這種宮廷菜的吧,更別說傳出來了。”
不過這一次倒是不用張揚回答,一直坐在那裏看熱鬧的鄭老爺子主動開口說道。
“其實這些宮廷菜傳入民間更多的是因為朝代的更替,據說1912年清王朝覆滅的時候,宮廷裏的禦廚們也各奔東西尋找出路,有的流落到其他城市,但是在皇宮裏原本要待一輩子的他們,出來之後肯定要謀求生計呀,便開設起了專門經營宮廷菜點的酒樓食店,於是,這一古老技藝的宮廷菜才得以流傳民間。”
鄭老爺子的這個解釋,也讓旁邊的張揚點了點頭,不過直播間裏的人卻是不這麼認為,也許是有些人突然覺得不公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