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夢想需要勇氣(1 / 2)

當琴音通過廣播極力動員群眾參與大型渡槽建設的時候,辛獻則將注意力放在了選擇人才和準備物資上麵。

雖然作為縣裏的一把手,不能事必躬親,但是,建設大型渡槽是在沒有資金支持,沒有設備、裝備,甚至沒有車輛、夥食的情況下開展的,許多事情還非得親自過問和協調不可。縣水利局局長說有水利人才推薦,他如獲至寶,專門發了人才調動令。物資的多少,需要如何調配使用,他也已經親自協調規劃。

一切安排妥當後,辛獻感覺整個人像繃得緊緊的彈簧。僅僅依靠解決群眾溫飽問題的一腔熱血,依靠群眾力量的認可和支持,能否真的能夠成就大事,心中沒有完全的把握,他感覺自己這根彈簧,不是用力地振作狠狠地射擊,便是線斷傷人鬧出天大的笑話。

自從作出建設大型渡槽的決策後,同事和熟人見到辛獻,都質疑那種決策的可行性。建設渡槽的材料,縣裏多少可以調配一些,渡槽設計的人才可以在全縣水利部門物色,但所需要的工人呢?沒有任何酬勞,甚至沒有任何夥食,誰會主動來自找苦吃呢?

是啊,很多時候,莫說別人的質疑和笑話,就連辛獻本人,自己都感覺像是癡人說夢,要當地村民自願報名,還要自行解決夥食,誰會那麼傻?有空他們不會多種些糧食,甚至就算賦閑在家裏,也總比到工地來無償地付出和勞動要強得多吧?

當辛獻為大型渡槽建設的前景擔憂的時候,琴音是在公社的廣播裏與觀眾互動起來。琴音將山區幹旱的曆史、現狀,將國內紅旗渠的榜樣,以及臨江縣的財政困難等都講清楚後,希望凡有疑問的群眾,都可以通過來信反映,廣播中會及時回複。

要知道此時的人們沒有其他通訊方式,隻能通過寫信反映情況。琴音於是在公社廣播站設立了專門的信箱,每天準時開箱,解決疑難。

辛獻了解到琴音為渡槽建設設立專門信箱解決疑難後,也想了解多些群眾的想法,便批示肯定了琴音的這項工作。同時,要求公社配合廣播站,及時將群眾的來信內容抄報縣裏。

但是,多少天過去了,沒有一封群眾來信。是群眾沒有疑問嗎?還是他們根本就不打算理會渡槽的建設?辛獻心裏更加沒底,也更加不安。人民群眾就是我們成就一切事業的可靠支持者,如果他們根本不理會,那將會一事無成。

還是放心不下,辛獻想再次到村裏調研,但時間已經很緊張了,根本無法安排。不得已,他親自打電話到公社,讓琴音盡快到一些村裏采訪村民,看看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琴音受命,急匆匆地跑了一圈小山村、大亢村,又見到了村裏的父老鄉親,還見到了原先的老農。所采訪的這些人,幾乎千篇一律地說,渡槽好,要支持。

琴音通過公社,將情況層層上報,終於到了辛獻手上。辛獻看著報來的采訪結果,苦笑道:琴音啊琴音,你平時不是挺能說會道的嗎?怎麼這會兒讓你去搞個采訪,結果就是“渡槽好,要支持”這麼幾個字?誰不知道渡槽好、要支持呀,我要的是群眾是否做好了參與無償勞動的準備,他們是否願意?

來不及細細考究了,縣委發出去的動員令是不能朝令夕改的。

自願報名集合的日期越來越近了,集合的地點就設在大亢村。在集合日期未到來的時候,辛獻偷偷地一個人,無數次地向著大亢村方向張望,究竟想張望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腦子裏隻有一個問題:“這麼大的工程,這麼苛刻的施工要求,會有人來嗎?會有人來嗎?”

終於到了報名集合的日子。

辛獻一大早便來到了大亢村,那個動員令裏約定的集合地點。之所以選擇這裏集合,是因為這裏寬闊,能容得下很多人,據說數千人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