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八十年代的開春(1 / 2)

一個月後,琴音瘦弱的身體終於承受不住日夜奔波的工地生活,高燒不退,昏迷不醒。辛獻下達指令,將琴音強行送回家裏養病,並交代要讓琴奶奶嚴加看管,身體不完全康複,不許再回到工地。

琴音稍微好些的時候,雖然不能回到工地,但她自告奮勇到距離渡槽工地最近的農場,並負責多種經營的農田管理。這些農田種植了綠油油的各種各樣的青菜,看著都很誘人。田邊,有一間茅屋,就是分配給她住的地方。茅屋不遠,幾間牛欄,養著三五頭歸她管的牛,隻要牛兒不餓死、不吃別人的莊稼、不跑丟,就算完成任務。

牛兒悠閑地漫步,閑走,啃青草,偶爾抬起牛頭,向著天空的方向“哞、哞……”地叫,然後繼續啃吃青草。據說牛是有靈性的動物,十分配合管理,除了偶爾想跑遠,也從沒為難琴音。

琴音則放心地看那本叫《老人與海》的書。本來就身體不適,加上作為女孩子不想太粗獷,因此不願意亦步亦趨地跟著牛兒們,也不願意滿山遍野地追著它們,隻偶爾從茅屋的窗口遠遠地看著它們,如果哪一頭牛試圖跑遠,她便出去將它栓到樹旁以作處罰。大多數情況下,她很少管牛兒們,春天的青草漫山遍野的,足以吸引它們,那就讓它們自由,讓它們自己管自己吧。

有一天,琴音習慣性地抬頭看窗外,牛兒還是那幾頭牛兒,與往日不同的,是一大片桃花把草地依托的那片山嶺覆蓋了。琴音從茅屋裏走出來,向那片桃花奔去。平時怎麼就不知道那是一片桃樹呢,一點開花的征兆也沒有呀,竟開出一片燦爛的桃花。琴音穿梭在桃花叢中,一邊癡情地欣賞花色,一邊貪婪地吸著花香,她走得輕快而又十分小心,生怕碰落了一片桃花瓣子。天哪,這些桃花就是大自然的精靈,粉色的,白色的,紅色的,微微睜開惺忪的眼,半醉半醒地看著琴音、青青草地和那幾頭不懂賞花的牛。春風裏,各色桃花與綠色的桃葉子,相互傾訴著,相互激勵著,在祥和的幸福絮語中悄悄孕育著果實的夢。

琴音在大片桃花林中迷醉了半天,中午時分,疲倦地回到茅屋,靜靜地睡著了。

琴音意識到,這是八十年代的第一個春天。

在八十年代的第一個春天,琴音不知不覺就要迎來十九歲的年華了。在農場的工作雖然隻有短短的一個禮拜就結束了,但是隨著這個春天的到來,琴音、琴家和小山村都悄然發生了許多變化。

先說琴音吧。

自從參與和見證了山區感天動地的渡槽引水工程建設,見證了人們的艱苦奮鬥和犧牲之後,琴音心中湧動的熱血沸騰起來,每天都在感動,每天都有融入火熱事業的激情。之前那種到廣播站後的優越感和身價倍增的感覺漸漸地消退著。她覺得自己在大眾麵前,也隻是其中一個普通分子而已,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她更加注重報道那些默默無聞而又身先士卒的人們,而不是自己和錢勢。琴音更加踏實了。

再說琴家。

自從分田包產到戶後,琴父憑著數十年農耕的經驗,將田地按日照條件、大小貧瘠的不同,劃分為幾種類型。水流充足,灌溉條件稍好的田地,用來種植水稻;村前屋後零星小塊的地方,用來種植蔬菜,蔬菜的品種也開始多起來,除了平時種的油菜、菠菜、韭菜、萵苣、卷心菜、蔥,從這年春季開始,琴父也與其他村民一道,開始種植多種多樣的種類,瓜類有黃瓜、瓠瓜、苦瓜、南瓜,還種植了甜椒、辣椒、春蘿卜、豇豆、四季豆、茄子、大蒜、小菜白、番茄、淮山、芋頭、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