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公社糧站(1 / 2)

琴音聽著王誌的話,腦子裏飛快地閃耀著手表、自行車、縫紉機的樣子。在這個很多人溫飽都還沒有解決的時候,擁有這三樣東西的家庭,那該是怎樣的時尚和富裕呀!琴音用心地看了王誌一眼,眼前的這個男人,自己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但要是現在就答應嫁過去,似乎又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結果。琴音好強,她內心真正想要的,是自己經過努力得來的,而非他人施舍的。

王誌發現琴音怔怔地想著什麼,不敢再多說些什麼。

兩個年輕人,就這樣沒說話,相互沉默著。

琴音心裏盤算著,要是自己積攢錢買自行車和縫紉機,要將近三百元錢。現在每月十三元錢補貼,就算不開銷的情況下,積夠三百元錢要兩年多時間。天啊,不敢再往下想。

王誌心裏盤算著,琴音家裏還很窮,在小山村依靠著一畝三分地,加上你兼職播音員,一天廣播兩次,每月十三元錢補貼,溫飽都成問題。而自己父親在糧站工作,母親在供銷社,每月收入將近七十元,省些用半年就能夠買到人們夢寐以求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三大件”。

王誌想著這些的時候,用心地看了琴音一眼,眼前的女子雖然曬得有些黑,但那雙明亮的似乎會說話的眼睛,還有那俊俏的臉龐,都是自己心愛的樣子,夢想的情人。雙方家庭實力的對比,讓王誌突然感到信心滿滿起來。

麵條終於端上來了,王誌下意識地將其中一碗往琴音麵前推了推,示意她該吃麵條了。琴音看見五角錢的麵條與自己平時二角錢的麵條其實在量上差不多,隻是多了些肉,生氣地又將王誌推過來的麵條往回推去:“我不吃。”

“我也有一碗呢。”王誌說著,將另一碗麵條往自己麵前挪。

琴音看了一眼王誌:“不懂省錢!”說著,便將王誌推過來的麵條又挪回跟前,低頭不語,大口地吃起來。

吃完了麵條,兩人一起走出麵館。琴音心裏想著:兩個青年男女這樣一起吃麵條,算不算談戀愛呀?好像算,又好像不算。

麵館出來,順著公路再往前走三五百米,有一個幽靜的院子。那便是公社的糧站。

王誌說,“爸爸交代我晚上到糧站取點東西回家,你也跟我一起去吧。”

琴音說,“天快黑了,我不想去。”

王誌說,“糧站旁邊就是我家,那裏有好多人呢。你陳姨說,上次到你村子結識了一個朋友,那朋友生病,急需你陳姨幫忙買的藥,約好的,說托你帶回村子給他呢。”

琴音想道,小山村的人生病什麼時候也想到買藥了?但聽到王誌說了那裏很多人,陳姨托帶急需的藥等字眼,也不好推辭,再想想王誌是斯文人,不像流氓,便也跟著王誌走。

走了三五百米,那個幽靜的院子呈現在眼前。院子的門楣上還有一個電燈泡,散發著桔黃色的光。琴音聯想到小山村的煤油燈,不由得說,公社的糧站好氣派呀。王誌隻是笑了笑。

進了院子,裏麵是一個類似四合院的結構,兩邊和對麵都是房子。院子隻有一個進出口。王誌指著對麵的大房子,說:“裏麵就是糧站存放糧食的地方。”

琴音望去,燈光下似乎整齊有序地堆放著一堆堆東西。走近了,透過窗戶玻璃,哇,一個個麻袋裝得飽滿飽滿的,足足有幾十包。那就是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