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風起兮(2 / 2)

而司馬亮敢發兵,自然經過深思熟慮,他以諸王作為籌碼,賭的便是楊駿按兵不動。他身後有楚王,趙王,長沙王等諸王支持,一旦開戰,楊駿絕對討不到便宜。因此,他更願意相信,楊駿頂多借著朝廷名義,訓斥一番,最終還是會讓他入城。

身為司馬子孫,這是他的使命,二十多年前,司馬代魏那一幕尚未離去多遠,不同的是,如今宗族勢力不可同日而語。

而大軍一旦入城,朝廷會形成宗室,楊駿,賈南風三足鼎立局麵,賈南風一介女流,掀不起風浪;而楊駿素無聲望,隻得分權。話,武帝大封諸王,不就是為防止楊駿之輩嗎。

他聽,武帝臨終前,曾有意將朝政托付於他,隻因楊駿從中作梗,才逼得他連夜奔赴許昌,急急如喪家之犬。是時候出一口胸中惡氣了。

而在他眼裏,司馬瑋不過是個娃娃,年少氣盛,也因此更易受人擺布。

城內,太尉府熙熙攘攘,直到子時方才散去,留下杯盤狼藉,熏酒氣。許多剩食都喂了家寵,最後剩下的,統統衝進茅廁。仆人們步履匆匆,仔細打掃每處角落,許多人一夜未合眼。

一名甲士步子慌張,快速穿過中庭,向內堂奔來。

“報太尉,城東南二十裏發現一支萬人大軍,從信幟來看,是汝南王與楚王!”

楊駿身子直直彈起,他方才躺下,醉意尚未散盡,隻感覺頭暈目眩,兵士仿佛也在圍著床榻轉圈。

“快,快尋楊濟,楊洮,張劭,石鑒!”

片刻工夫,太尉府聚起許多人,幾乎所有心腹盡皆到來。聽聞大軍據此僅有二十裏,眾人麵麵相覷,心中全都被惶恐填滿。這些路程,不消兩個時辰便到,連日來,太尉府張燈結彩,隻顧埋頭祝壽,竟沒有工夫抬頭,看看遠處的虎狼。

楊洮道,“此事當上報朝廷,問明二王來意,不管何故,皆嚴令其返回,如若不聽,即當叛軍論處!十萬中軍即刻列陣,備戰!”

楊駿搖頭,“如果二王執意進城,該當如何?”

“誅滅叛軍便是!待事情平定後,昭告下,撫慰宗室。”

楊濟接過話茬,“三哥所言有理。司馬亮與司馬瑋同時出兵,定是經過密謀,他二人相加,不過萬人而已,簡直以卵擊石,弟所慮者,乃其背後諸王。他們定然支持司馬亮,如此,這事便棘手了。”

眾人沉默半晌。汝南王和楚王尚能應付,但所有藩王一齊出兵,結果顯而易見。

楊駿道,“二人出兵,無非想參與朝政,分一杯羹罷了,不如由著他們,倒也免去一場兵戈。”

張劭高呼,“萬萬不可!大軍一朝入城,我必為魚肉,當年光武帝得隴望蜀,今日若遂了二人心意,恐怕明日你我便身首異處!”

楊駿囁嚅道,“我楊家對朝廷忠心耿耿,不過權勢大了些,不致如此罷!”

“忠心耿耿?結黨營私,任用奸佞,疏遠宗室,哪條不是滅門的罪責,虧兄長得出來。就今日,區區臨晉侯,竟也用六侑之舞,如此堂而皇之的逾製,你當那些文官兒瞧不出來?”楊洮心直口快,對兄長的恣意妄為頗有怨言。

東漸漸泛出亮光,屋內仍燈火通明,臥獅燭台已覆上寸許蘭膏。爭論仍未止歇,眾人都傾向於楊洮意思,先遣人問明出兵緣由,然後以朝廷名義強令其返回,同時引出中軍,守衛洛陽。

楊駿遲豫不決。他擔心二王執意入城,不惜挑起戰事。司馬亮謹慎微,自然不敢;司馬瑋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保不準做出什麼事來。對司馬瑋這毛頭子,楊駿素來忌憚。

而戰事一起,諸王作壁上觀者有之,趁火打劫者亦有之,起兵襄助者更有之。局勢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與其冒大風險,楊駿更想分出一杯羹,填飽宗室肚皮,即便大將軍做不得,太傅做不得,都督中軍做不得,他至少還有臨晉侯的爵位,照樣門庭顯赫。他與司馬瑋並無莫大恩怨,難道他真能趕盡殺絕不成?

楊洮等人急得捶胸頓足,卻也無可奈何。

甲士匆匆來報,景陽門外,汝南王和楚王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