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有智慧,沒有趟不過去的河(1 / 2)

急事、難事、棘手事,在工作中會經常遇到。過去,我也經曆過不少。雖然其事事難纏,件件難辦,但你想繞也繞不過,想躲也躲不掉,怎麼辦呢?我的做法是,既來之,則安之,硬著頭皮也要頂上去,不能讓別人尤其是領導小瞧你了,即使不成功,也是一種美麗。大部分經曆充分做工作,解決得還不錯,有些曆史遺留問題,原因錯綜複雜,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克,領導追得不急,我後麵也就放鬆,然後不管了。

攻堅克難,化幹戈為玉帛。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你能將一件難辦的事給出人意料地辦成了,是很有成就感,內心充盈著喜悅的。連最頭痛、最奇怪、最紮手的事你都能想辦法破解,那麼以後再遇到些這方麵的“小魚蝦”,你就自然“爬高山如履平地了”。

曾經看到過兩個解決矛盾衝突的案例,對我啟發很大。一個是說,某市副市長剛上任,就遇到個頭大的事,該市新建的一個汽車站,建好後就放在那閑置了好幾年,沒投入運營。什麼原因呢?副市長帶隊經過深入調查了解,原來是與之相關的三家單位在互相扯皮、僵持不下,政府幹脆就都不給你們經營,白白浪費資源了。限於篇幅就不細說,後來副市長主動擔當,搞清楚這三家分別來經營的優劣之後,經過綜合考量,拿出了個方案,選擇其中一家利更大於弊的潛力最大的來經營,而且兼顧到其它兩家的利益,達成多贏效果。最後,上常委會一次通過,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另外一個案例說的是,某鄉長處理村民糾紛的事。該鄉天王村是一個有五千多人的大村。村民分東、西、南三片集中居住。在東片和西片村民之間,曆史上就產生過不少的矛質和隔閡,至今仍沒有徹底消除。用當地村民的話來說:“不打三架,過不了年。”而今對峙的兩方,第一組在東片,第三組在西片。為了采沙開廠的事情,第一村民小組和第三村民小組的100多名群眾,手持砍刀、楊頭、銀頭在村東對陣,眼看著就要打起來了。

導致一、三組矛盾的直接原因是,兩年前,村民一組利用資源優勢,開辦了一個沙廠,年收入十幾萬元。別組的村民一看就有點眼紅。隨著時間的推移,采沙麵不斷地向前延伸,溝崖上三組的土地有受到侵蝕的威脅,有的地方開始塌方。三組的村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我們的機會來了,我們要與一組平均收益,比例分成。”但一組怎會同意平分秋色呢?於是矛盾出現了,起先三組找一組協商不成,發展到村幹部解決不行,最後一組幹脆以這是我們的地盤,誰也無權幹涉為由,三組以一組的沙廠已間接地侵蝕或將要侵蝕自己的土地為由要分紅利。這樣一直僵持不下,一個要拉沙出售,一個要攔路擋沙。起初由雙方幾個人,最後發展到全組村民對壘,村民小組長的指揮也由暗轉明,明火執仗地幹起來了。

當鄉長驅車趕到現場時,村民一看鄉長來了,情緒就有些波動.對峙的勢頭有所退潮。他立即把村、組幹部找來,讓他們先穩住事態,告訴村民鄉政府現場辦公而且當場定論。他鎮定了一下情緒後,首先帶領有關人員,從溝底一直看到溝上,把溝崖周圍地形、地貌成因及植被樹木仔細地觀察了一番。觀察,給解決這場衝突提供了一個思路:一、這個沙廠已沒有開采的價值。因為從沙層成因看,沙層越來越薄,成本增大利潤減少或虧本;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25度以上坡不允許開采取沙,一組在米沙的過祖中拐壞了一些樹木,《森林法》是不允許的。根據以上兒條理由,鄉長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他把一組組長叫到一邊,給他講解以上的幾條理由,特別是從地貌成因看沙層逐漸變薄,效益下跌,沙廠已無利可圖。加之後麵幾條理由讓他還得寫出檢查,深刻認識問題的嚴重性,給他本人以壓力。通過他把實情告訴一組群眾,使一組群眾恍然大悟、怒氣自消。三組呢,看到一組已不再開沙辦廠,從心理上、麵子上也下得去,也就自然解散回家。這場千鈞一發的械鬥,就這樣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