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感到自己都是在做“別人”,活成親人、朋友、領導、同事所期望且自己神往的“那個樣子”,背負沉重的“精神枷鎖”,往往因達不到而倍感失落和彷徨。活著,真累啊!
某日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對我啟發很大,更加堅定了要做回自己的想法。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畫家。一天,他突發奇想,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完,他拿著它到市場上去展出。仿效著春秋時期秦相呂不韋修撰《呂氏春秋》時“一字千金”的做法,他在畫旁放了一支筆,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覺得此畫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請在相應之處做上記號。
結果令這位著名畫家很驚訝,因為他發現整個畫麵竟然被塗滿了記號。事實上,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很不解,以自己的實力不至於受到這麼多批評吧,因此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在苦思冥想之後,畫家決定換另一種嚐試的方法。於是,他又畫了一張同樣的畫,然後依舊拿著它到市場上展出。不同的是,這一次,他要每位觀賞者指出的,不再是畫的欠佳或不妥之處,而是請每一位觀賞者,在自認為精彩的地方做上記號。結果令畫家再一次感到震驚。他同樣感到十分不解,原先所有被否定指責過的地方,現在也都被做上了標記,不過這次是讚美的記號。
最後,畫家充滿感慨地說:“我如今終於明白了一個奧妙,那就是,在任何時刻都要堅持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別人的看法永遠是別人的看法,有讚美就會有批評,誰都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見。”
易卜生說:人生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我感到,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像上麵畫家最後所說的那樣,不是聖人一樣的內心純淨無瑕,而是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懂得運用自由意誌,來掌控自己的行為,做自己的“英雄”。具體表現為,在無盡的黑暗裏埋頭勇敢前行,在沉默寡言裏堅持抵抗流言飛語,在平凡日子裏,認準了的事,就最不計成本地持續投入。這才是生活原存的本相和意義。
據說,在自然界,人是少數能意識到“自我”存在的生物,有更複雜的自由意誌,同時受到社會價值的影響。也即,在俺們的肩膀上都站著兩個“人”,一個是動物性的“本我”,受本能主導驅動,還有另一個社會化的“他我”,懂得思考與價值判斷,平衡兩者的聲音,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人,很多時候呈現出來的樣子,是“本我”和“他我”相互會商、協調後的動態平衡。如果你真的想擁有自控的力量,請永遠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為之付出有效行動。
李嘉誠十四歲那年,一位會看相的同鄉對他母親說:你兒子眼眸無神,骨瘦如柴,未來恐難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終日乾乾,勉強謀生是可以的,但飛黃騰達,恐怕沒有他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