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議南征(1 / 2)

又是一個平淡簡約的春節。

南征在即,我實在不願在這些毫無意義的麵子工程上多浪費一絲國力。未來幾年,跟曹魏之間的大戰是躲不開的,我也沒有任何資格鋪張浪費。隻是苦了星彩,她嫁給我的第一年,我連一個多姿多彩的年關都不能給到她。對此,她卻是安之若素,毫無怨言,反倒十分體貼地幫著我盡力節省內宮的開支。除了吳太後的用度不能打絲毫折扣外,其他一切從簡,就連她自己入宮這半年多來也隻是添了幾件素服,連一匹蜀錦都舍不得用。我曾經專門讓人給他送了幾十匹蜀錦過去,卻被她原封不動地送回了府庫。她勸我如果把這些東西賣到東吳和北方,所得開支足夠幾十個士兵一個月的用度了,而她自己並不缺這幾件衣服。世上哪有女子不喜歡華美衣服的?隻是看到她一臉笑容毫不在意的樣子,我除了感歎得妻如此夫複何求,心裏更是忍不住一陣心酸。

正月第一次朝會,滿朝文武以及相府官員全部到齊。諸葛亮上奏道:“南中叛逆不識命,犯上作亂,已經一年有餘。如今成都三萬大軍枕戈待旦,五十萬斛糧草亦已運送至都江渡口。臣亮自請征討不臣之權,正月後親率大軍南征,討平叛亂!”

可能是因為準備足夠充足吧,出兵日期竟然比曆史上提前了一個月。

隻是他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大吃一驚。相府長史王連當即勸阻道:“南中不毛之地,窮山惡水,丞相為百官之首,總理萬民,秉鈞衡之重任,實不宜親動。雍闓等叛逆不過跳梁醜,陛下隻須遣一大員將討之即可,何須丞相親征?”

諸葛亮道:“文儀(王連字)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南中歸漢百年有餘,而今叛亂叢生,非止刀兵可熄。平定南中當寬猛相濟,恩威並施。亮隻怕派一員大將前去,隻是殺戮,不知撫民,如此反倒事與願違。我親自前去,則可剛可柔,別有斟酌,務求一勞永逸。”

眾人也覺得言之有理,當即不再反對。我則是趁熱打鐵,下令道:“如此,軍中之事就交於相父之手。南征之戰,是朕踐位以後第一戰,成敗關乎漢室興衰,故朕欲打算禦駕親征,親臨前線,督促將士,以期早克全功!”

如果諸葛亮親征隻是讓眾人吃驚,那我的話就是讓他們感動恐懼了。連諸葛亮都大驚失色,奏道:“陛下萬金之軀,隻需坐鎮朝堂,執掌中樞,何須效虎狼之驅馳?請陛下收回成命,臣願立軍令狀,不平叛逆,誓不回成都!”

諸葛亮完,竟然直接跪下了。眾大臣看到他這樣,也是跟著跪下疾呼:“請陛下收回成命!”

隻是,我分明看到楊洪站著猶豫了許久,最後等眾人都跪地後才跟著一起跪拜。

看到他們這樣,我急忙起身走下來,到諸葛亮身前扶起他,同時安撫道:“諸位大人快快請起!相父,朕並非不信任你,朕向你保證,南征之時,一應軍令皆由您出,朕絕不有半句反對。隻是,南中之地,占據了我益州近半領土,雖人煙稀少,但物產豐饒,得之則強,失之易亡。朕若不親臨,隻怕下人以為朝廷輕視了南中。”

諸葛亮起來之後,眾臣才跟著起身。隻是,在我親征這件事上,諸葛亮一直寸步不讓,直到午時臨近,也沒有個結果。我隻好先讓退朝,容後再議。

會後,諸葛喬沒有跟隨諸葛亮回府,反而是偷偷地溜到了書房見我。他本來在軍中,隻不過今要商討出兵的事項,他也有機會回成都參與朝會了。

他一見麵就問我:“陛下為何執意要禦駕親征?難道是覺得父親他不能完成重任嗎?”

我吃驚道:“伯鬆何出此言?朕對相父的信任,日可鑒。若不然,又怎會將舉國之重盡皆交於相府?相府政令所出,朕可有異議過?”

諸葛喬自知理虧,歉然道:“是我關心則亂了,隻是我實在不明白,南中危險重重,陛下為什麼執意親征?”

我跟諸葛喬沒有任何避諱,推心置腹道:“南征,隻是戰,我們真正的大敵是逆賊曹丕。曹魏,如同一頭橫亙在北方的滄瀾巨獸,占盡下膏腴之地,國富兵強。以我大漢如今的國力想要討滅曹賊,便是朕有生之年怕也未必能完成。句不敬的話,若以後相父不在了,伯鬆以為朕還可以依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