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議南征(2 / 2)

諸葛喬不太同意我的話,反駁道:“時勢造英雄,江山代有人才出。日後,自然有日後的擎之柱,陛下又何必擔憂呢?”

聽他到“擎之柱”,我腦子裏沒來由地閃現出了薑維的名字。我搖搖頭,對他:“可是,就連伯鬆也不知道這日後的擎重臣是誰吧?與其寄希望於這些虛無縹緲之事,為什麼不將命數掌握在自己手裏呢?”

諸葛喬跟我一起長大,與我心意相通,當即就明白了:“所以陛下是想在南征中熟悉軍務,學習用兵之道,將來北伐時也要親臨前線嗎?”

我回道:“不錯。”

與此同時,相府之內,諸葛亮親自請了楊洪上門議事。

諸葛亮問楊洪:“今日朝堂之上,諸位大人都隨我跪請陛下收回親征南中之念,我卻觀季休始終不肯隨眾。季休一副淡然的樣子,絲毫不感到意外,難道陛下已經提前告知季休了嗎?”

楊洪如實回道:“並沒有。”

諸葛亮疑惑道:“那為何季休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楊洪對諸葛亮分析道:“陛下建功立業之心,自征討黃元之時已經顯露無疑,故而陛下能有此意並非不意外。以我觀之,隻怕陛下心意已決,非是丞相可以挽回的了。陛下向來從諫如流,但在此事上眾人皆反對也毫不相讓,與其爭執不下,丞相何不做個順水人情呢?”

諸葛亮:“此次南征,最大的敵人不是南中叛軍,而是毒蛇猛獸和遍地瘴氣。我擔心的,是陛下的安危,即便身處中軍帷幄之內,也不見得能保萬全。更何況,雍闓、朱褒之流,土雞瓦狗而已,我前往已經是過分抬舉他們,何須陛下親至?”

楊洪卻是笑道:“這點丞相不必擔心,句大不敬的話,陛下深知肩負重任,對自己的性命愛惜得緊呢!”當即把我當年討黃元時辦武舉征勇士、始終把張懌帶在身邊且擴充醫療隊伍以及這一年多大量囤積藥材的事全都抖落給了諸葛亮。

就在此時,諸葛喬回來了,把跟我的對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諸葛亮和楊洪。諸葛亮聽完忍不住一陣歎息:“哎,看來陛下之意已決,日後北伐曹魏,也少不得要親臨前線。隻是不知道這對我大漢而言,是幸事還是不幸?”

楊洪則是勸導他:“陛下雄武之姿,有誌於軍中,當然是我大漢的幸事。非是洪貶低丞相,君主,國之神器,煌煌威,豈是我等人臣可以相媲美的?寶馬不去草原馳騁,如何知道自己能日行千裏?丞相對陛下的關護,對陛下而言,有時候未必是好事。”

楊洪完,就告辭了。兩人都是聰明人,話不用完全透,他相信諸葛亮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諸葛亮思慮片刻,即刻動身進宮見我。

我們兩人對麵而坐,靜默半晌,終於還是諸葛亮先發話了:“陛下去意已決?”

我堅決的點頭,回道:“是。”

諸葛亮長歎一聲:“罷了,亮可以出麵支持陛下隨軍。但是,陛下必須答應我三件事,否則,臣寧願放棄此次南征,也絕不能讓陛下以身犯險。”

聽到這件事有機會,我欣喜道:“相父請講。”

諸葛亮:“第一,陛下此次隨軍必須一直待在中軍,不可親自上陣;第二,但有任何不適,臣立即讓人送陛下返回成都,陛下不可反對;第三,王猛、趙統、張懌三人須寸步不離陛下。有此三事,臣方敢允諾陛下南行。”

我心中一陣喜悅,當即回道:“朕全都應了。”

諸葛亮苦笑了一下,:“紹先那子,文武兼備,好好曆練將來可成為一方大將。與其在陛下身邊一直沒有表現機會,不如讓他去軍中。若陛下同意,臣就安排他去中軍先當個曲長吧。”

霍弋曾經跟我一起上陣殺敵,立有戰功,又深得我信任,當個曲長已經是低了,可能諸葛亮擔心他太年輕吧。我對他更了解,覺得諸葛亮的有道理,就同意了。。

有了諸葛亮的支持,雖然還有不少大臣強烈反對,但已經改變不了什麼了。二月剛到,我跟諸葛亮親自在成都登壇祭,誓師出征!

大漢這頭猛虎,蟄伏了兩年舔舐傷口。如今,終於要露出鋒利的爪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