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煥打得正起勁,卻不防張苞突然跳出戰圈,哪能輕易放過,氣得哇哇大叫。隻是他身長體重,胯下戰馬又不如張苞的坐騎,一下子就被張苞拉開了。想繼續追擊,卻已經到了漢軍大營前,一陣箭雨射過將他逼退,他隻能狠狠地朝遠遠逃開的張苞瞪了一眼,不甘地撤走了。
當日,漢軍高掛免戰牌,再無人出戰。
第二日一早,鄂煥一早又來陣前叫戰,漢軍營門打開,關興一馬當先衝出大營。鄂煥看到出戰的是個紅臉,並不是昨那個黑臉,當即喊道:“我不跟你打,叫昨那個子出來!”
關興卻不搭話,提刀上前就殺向鄂煥。鄂煥見對麵並不理他,大怒之下也與關興戰了起來。青龍刀與方畫戟縱橫交織,鄂煥心中既是驚疑又暢快。驚疑的是漢軍中竟然如此多的勇將,暢快的是又遇上了實力相若的對手。戰五十回合,關興虛晃一刀轉身便走。昨被張苞逃走已經讓鄂煥很是懊惱,如今斷然沒有輕易放過關興的機會,鄂煥拍馬緊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鄂煥揮動畫戟便刺過去。一直在逃跑的關興突然勒馬,手中青龍刀瞬間在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鄂煥還未來得及反應,就被劈落馬下,摔了個七葷八素——卻是關興使出了家傳絕學拖刀計。隻不過為了活捉鄂煥他是用刀背劈下,不然鄂煥早就身首異處了。漢軍士卒急忙跟上把鄂煥五花大綁捆了個嚴實,帶回軍營。
鬥將勝了一陣,諸葛亮揮動令旗,漢軍趁機掩殺。鄂煥在南蠻中素有勇名,高定的叛軍失了主將,士氣大跌,被殺退了數十裏,幾乎潰不成軍。此戰漢軍斬首近千,俘獲數百,大勝而歸。
諸葛亮親自給鄂煥鬆綁,並勸道:“久聞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朝廷向來仁義,對南中蠻族之事也從未插手幹預,將軍勇猛過人,本應為國效力,為何委身叛賊呢?”
鄂煥是個武人,沒什麼頭腦,叫屈道:“你們漢家要征黑狗三百頭,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還要蟎腦三百、三丈長的斷木三千枚。黑狗、蟎腦本就是稀缺之物,斷木更不可能長到三丈,如何拿得出來?官府貪得無厭,如何能稱仁義?”
我解釋道:“這不過是那雍闓為了鼓動各族加入叛軍而編造的謊言,將軍豈可輕信人之言?”
鄂煥不認識我,但他見到漢軍紀律森嚴,諸葛亮不發話,各位大將都不敢輕易開口,而我這麼年輕卻敢當著諸葛亮的麵這些,不由好奇問道:“你是什麼人?”
諸葛亮:“這位正是我大漢皇帝陛下!”
鄂煥大叫一聲,哭道:“連你漢家皇帝都親來了,難道真要把我蠻族連根拔起嗎?”
我笑道:“將軍的哪裏話,朕此番前來,是為解決漢蠻兩族糾紛而來。今日一戰,死傷者不知有多少,都是我大漢子民,父母生養,朕十分痛惜,想必將軍也不好受。我軍軍紀嚴明,到達南中月餘,與百姓秋毫無犯。以往的官員在南中名聲如何,將軍也不會不知。將軍深明大義,仔細思量便可以明白朕是為了蠻漢一家親而來。朕要的是一個漢夷和睦、四野安定的南中,不是千裏無人煙的荒地!”
鄧方(蜀漢第一任庲降都督,他在任時“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禦多,殊方保業”、“夷漢敬其威信”,死於1年)、馬謖、張裔、李恢等人在南中執政時為開發南中、促進民族融合都推行過善政,在民間有很好的口碑。鄂煥聽我完,想起從前,又想到漢軍自出征以來確實從未發生過擾民的事,當即叩拜道:“人受奸詐之徒蒙蔽,不自量力,對抗兵,險些釀成大錯,幸得陛下、丞相點醒,人有罪。”
諸葛亮急忙扶起鄂煥,笑道:“將軍知錯能改,為時不晚。聽那高定素來信重將軍,如今將軍既知被雍闓所騙,何不回去勸高定共同歸降。”。
鄂煥領命而去,我卻是疑惑道:“相父,高定跟雍闓是一丘之貉,怎麼可能會輕易投降?”
諸葛亮笑道:“陛下放心,一切都在我意料之中,隻是鄂煥回來的時候,陛下要留他在身邊,不能再讓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