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擒孟獲 中(1 / 2)

南中愈發酷熱,但是此時卻不再成為漢軍頭疼的事,因為我讓人從後方運來了很多寒瓜(就是西瓜)。至於怎麼來的?出征前我囑咐劉老漢在皇莊裏種的。寒瓜肉多味甜,能降溫去暑,清熱利尿。烈日當頭的夏,把西瓜放在涼爽的泉水裏浸泡之後再吃,實在是能讓人神清氣爽,不受熱氣煩擾。

我讓高翔留守味縣,協助孟琰安撫歸降的族人,而以李恢、廖化為先鋒,大軍繼續南下。

有李恢帶路,我們少了很多麻煩,直達滇池縣,在滇池縣遇到了永昌郡派來的使者呂凱。呂凱忠義無雙,在與朝廷斷絕消息的六年裏矢誌不渝,跟王伉一起保境安民,阻擊叛軍。他在漢軍大營見到我和諸葛亮時,淚流滿麵痛哭道:“臣想不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見陛下、丞相,親眼目睹我大漢王師南征。那雍闓、孟獲還騙我們陛下早已放棄南中,永昌軍民年年北望王師。這六年,永昌軍民苦啊……”

呂凱一個快四十歲的人哭成這樣,可想而知他們堅守到現在有多麼困難,我心裏不勝唏噓,在場的眾將無不感慨動容。我扶起呂凱,安慰道:“呂大人放心,朕和丞相此次前來就是為還南中寧日,永不再見刀兵。大人赤膽忠心,日可鑒,待此戰結束,朕一定重重有賞。”

諸葛亮也是過來安撫他:“季平(呂凱字)啊,你就放心吧,陛下不會放棄南中的。不隻不會,我們還要把南中建成跟蜀中一樣富庶,讓我大漢百姓都過上安定日子。”

反正孟獲已經破膽,我們也不急著進軍,當即下令大軍休整一日,並給呂凱設宴洗塵。席間,呂凱向我們詳述這六年他們是如何死守永昌不失的。東吳、雍闓都曾許下高官厚祿,但王伉、呂凱絲毫不為所動,大力鼓舞百姓保家守土。利誘不成,強攻又沒機會,雍闓、孟獲轉而采取圍困策略,斷絕永昌與外界的聯係。糧食吃光了無處補給,他們二人就帶頭打野物、挖樹皮、掘草根,就是咬牙不肯屈服。不少人聽完潸然淚下,我感動之餘當即下令,調十萬斛糧草給永昌郡,先從軍中撥五萬斛,剩下的責令後方盡快運達。

第二剛吃過早飯,前軍探子來報,孟獲已經率軍繼續往南撤至俞元。俞元是李恢的家鄉,雖然搞不明白孟獲要幹什麼,但我們不能給他喘息之機,當即由李恢帶人馬在前引路,我與諸葛亮統帥中軍跟隨趕往俞元。

等我們到達俞元,等候多時的李恢孟獲軍還在繼續南下,他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要不要繼續追。

諸葛亮:“如今孟獲已經是窮途末路,不能給他絲毫喘息之機。”

李恢勸道:“從俞元再往南,一路山險林密,恐中孟獲埋伏。”

諸葛亮:“德昂放心,孟獲屢戰屢敗,早已再沒有直麵我軍的勇氣。不過你所慮也不無道理,傳令下去,全軍要多派斥候、心謹慎。”

於是我們緊緊隨著孟獲的腳步南下。這一路不光是道路難行,連幹淨的水源都難覓。叢林中不缺泥沼池塘,但是裏麵不知道埋沒了多少動植物屍體,腥臭難聞,更別提喝了。到達一處山穀中時,我見眾人已經渴得無精打采,連諸葛亮都嘴唇發白了,於是下令就地休息,尋找水源。

突然,一個士兵跑過來告訴我,在山穀後麵發現了一處泉水。我跟諸葛亮急忙跟著前去,果然見到一泓清泉,水質澄澈。

我還沒發話,圍攏在泉邊排隊打水的眾軍士就被王猛一個個推開了,他用水囊盛滿水快去回來恭敬地遞到我麵前。我接過水囊給到諸葛亮:“還是相父先喝吧。”

他是文臣,又上了年紀,雖然一路走來跟士兵同甘共苦,但畢竟比不得我,當下也沒有推辭。

“不能喝!”

突然有人大喊。我們回過頭,隻見身後不知什麼時候站了個老頭,他竹冠草履,白袍皂絛,相貌清奇。我很詫異,附近都有人把守,他是怎麼悄無聲息地到我們身邊的?

我疑惑道:“敢問老者是何人?”

老頭撚須回道:“某乃孟獲之兄孟節是也。”

想不到竟然在這裏碰上賊頭子了!我“倉啷啷”一聲拔出腰中寶劍,同時把諸葛亮護在身後。這幾年我勤練武藝,又多有隨軍經曆,反應不可同日而語,動作如行雲流水,幾乎一氣嗬成。左右王猛、趙統見狀也是急忙各持兵器將我護住。

孟節卻是大笑:“不錯不錯!想不到危急關頭你這漢人少年皇帝還知道保護別人!放心吧,老夫若有惡意,就不會出來製止了。”

呂凱突然想起一件事,走到他麵前施禮道:“尊駕可是萬安隱者?”

孟節點了點頭,呂凱大喜道:“陛下,這位老者是世外高人呐。先前我們就是接到老者的飛鴿傳書,知道雍闓、孟獲要進攻永昌郡,提前布防才沒讓他們得逞。”

飛鴿傳書?這人還有這本事?而且好像跟孟獲不是一夥的?我也知道,他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我,要是真有惡意估計我這會八成已經傷在他手裏了。我收劍回鞘,上前行了個禮:“剛才情急,冒犯了老者,還請莫怪。”

孟節揮了揮手表示無妨,諸葛亮上前也施了一禮,問道:“賢者方才此水不能喝,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