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擒孟獲 下(2 / 2)

蠻軍並不追擊,也退了回去。這還是第一次正麵擊敗漢軍,蠻軍大帳裏孟獲心情大好,殺牛宰羊犒賞兀突骨藤甲兵一行。

諸葛亮歎息道:“這藤甲兵戰力果然強勁,看來終究還是要用上此不祥之物了。來人,去將後賬那十輛黑油櫃車取來。”

傳中的地雷要登場了嗎?

大帳外,十輛車打開,裏麵是一節節的粗竹筒,另有兩個大桶,蓋子上殘存了一些黑乎乎的東西,我拿手沾了點放鼻口一聞,問道:“這是石漆(石油最早的叫法)?”

諸葛亮:“不錯。這竹筒中裝的乃是硫磺、硝石之物,密封之後,塗以石漆,若數量足夠多,點燃足有開山裂石之威,且能大起火勢。那藤甲雖然刀槍不入,入水不沉,但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藤甲乃油浸之物,見火必著。隻是,一把火將烏戈國燒的屍骨不存,雖是為了社稷,但有傷和,必損陽壽,哎!”

我阻攔道:“相父,藤甲兵不能燒!”

出征以來,我按照之前約定,極少插手軍務,更從未反對過諸葛亮。這話突然一出,諸葛亮有些詫異,卻並不生氣,隻是跟我解釋道:“陛下,如今我們出征已近半年,當迅速平定亂軍,收服孟獲,早日回蜀中準備,北伐曹魏才是頭等大事。若在此遷延日久,得不償失啊!”

我也了我的想法:“朕明白相父的苦心。隻是,一來,如相父所言有損陰德,朕實不忍心;二來,朕以為,若能將藤甲兵一並收服,將來北伐必有大用。”

諸葛亮卻是犯了難:“這藤甲,除了怕火以外近乎無懈可擊,恐怕……”

我也知道不能一直拖著,於是:“半月,若半月以內不能想到收服藤甲兵的方法,屆時相父如何決斷,朕絕不再幹預。”

諸葛亮答應下來,並且立即下令撤軍百裏,以避藤甲軍鋒芒。

接下來的十來,我們跟孟獲恢複了追逐戰,隻不過這次被追的換成了我們。我們連續後撤幾百裏,竟然又回到了俞元。眼見半月之期將至,我跟諸葛亮都憂心忡忡,其實可以的話他也不想將藤甲兵趕盡殺絕。

大營之內的桌上,擺著一副藤甲,是費了好大功夫才設伏活捉了一個藤甲兵脫下來的。我們盯著這副藤甲冥思苦想了半,還是不得要領。臨近中午飯點,我肚子餓的咕咕叫,向門外跟侍衛喊道:“怎麼還不上飯菜?”

卻見孟節提著根魚竿優哉遊哉地走了進來,笑道:“陛下莫急,我看陛下與丞相這幾日為了思慮破敵之策頗為辛苦,我幫不上什麼忙,就去釣了幾條鮮魚給你們補補身子,已經讓他們去燉了,稍等片刻。”

隻是,他的魚竿沒收好,魚鉤突然掉了下來,掛在藤甲上,扯了半才扯回來。

我這會心煩意亂,就算是吃龍肝鳳膽也覺不出味來,有些心煩,突然諸葛亮搶過魚竿,看了許久笑道:“我有破敵之策了!”

我跟孟節疑惑道:“相父(丞相)有何妙計?”

諸葛亮:“這藤甲之堅固,可算是下至剛之物。老子有言:‘下之至柔馳騁於下之至剛’。如今,隻須找到合適地形,再造一物,藤甲兵便可手到擒來。”

當即,將他所想跟我們連帶畫,我們聽後眼前一亮。

我們吃了孟節的鮮魚,心情大好。憩過後,諸葛亮讓李恢帶著我們去附近查探地形。走到一山,望見一穀,形如長蛇,皆光峭石壁,並無樹木,中間一條大路。

諸葛亮問道:“此穀叫什麼名?”

李恢回道:“此處名為盤蛇穀。”

諸葛亮放聲大笑:“破敵就在此處了。”

當即,帶我們回營,畫好圖紙吩咐工匠照上麵打造。

翌日,諸葛亮派張翼、廖化出戰,讓他們佯敗引藤甲兵到盤蛇穀,而親自帶上我與關興、張苞、王平等人帶上破敵利器來到盤蛇穀設伏。

南中日頭正盛,我們在山穀兩側等了一個時辰也不見敵軍影子,又沒樹木遮擋,閑來無事我就編了一頂草帽,既能遮陽,又能更好地偽裝。諸葛亮發現是個好法子,竟然下令全軍跟我一樣編起了草帽。不久之後,上萬大軍一個個戴著綠草帽幾乎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穀口一陣煙塵飛起,我們知道敵軍上鉤了,一個個自覺把頭埋得更低,以免被發現。待蠻軍全部進入山穀,諸葛亮一聲令下:“發射!”

諸葛亮打造的克製藤甲兵的神器,終於要發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