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笑道:“世上哪有什麼法術,不過是掌握了馴養猛獸的法門而已。我雖然不知他有何本事,但早聞南中多凶獸,來時已有準備,破之不難。”
走出雨林,找了一處險要的地方安營紮寨,大軍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一早,孟獲軍竟然主動前來挑戰。
“吼~嗷~”我跟諸葛亮還未出營,隻聽得外麵傳來震的猛獸吼嘯聲,讓人心裏發慌。站在營樓眺望,遠遠地隻見孟獲騎著他的卷毛赤兔馬,他身邊是一頭如同山的白色巨象。象上端坐著一個人,頭戴翎羽,身穿金珠纓絡,腰懸兩口大刀,手持搖鈴蒂鍾。二人身後,數百名身著奇裝的南中異士操控者十幾頭大象、數百隻虎豹豺狼緊緊相隨,再往後則是數千蠻兵列陣。
孟節驚呼:“果然是木鹿大王!”
話音剛落,木鹿大王遠遠地朝我們喊道:“我那神龍是不是落在你們手裏了?”
我讓趙統用槍跳了巨蚺皮朝下揮舞,大笑道:“謝謝你的蚺蛇膽!”
木鹿大王雙眼冒火,就要發作,卻被孟獲安撫住了。孟獲指了指身後的獸群,得意地大喊:“若你們現在認輸,立刻退兵北返,本王可以饒你們不死。否則,今日我必報你數次辱我大仇!”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對著孟獲不屑道:“區區野獸,破之易如反掌,若今日再受擒,看你還有何話?”
罷,吩咐張苞、關興二人,營後有二十輛大車,取十輛紅油櫃車到帳下,留十輛黑油櫃車在後。這二十輛車自南中之時就一直帶著,他一直不肯讓人碰,連我都不知道裏麵是什麼。等二人取來打開,櫃裏都是木刻彩畫巨獸,用五色絨線為毛衣,鋼鐵為牙爪,一個可騎坐十人。諸葛亮選了精壯軍士一千餘人,領了一百,口內裝煙火之物,用布蒙蓋,緩緩推到陣前。關、張二人指揮人馬擺開陣勢與蠻兵對峙。
見漢軍直接選擇出戰,木鹿大王搖動鍾鈴,猛獸突出。漢軍將圍布掀開,起火點燃,真獸見漢軍陣中巨獸口吐火焰,鼻出黑煙,張牙舞爪而來,受驚之下紛紛往回奔逃,反將蠻兵衝倒無數。諸葛亮驅兵大進,鼓角齊鳴,望前追殺。木鹿大王死於亂軍之中,孟獲連人帶馬被受驚的大象撞飛,昏厥於地,又被漢軍活捉。
大營裏,張懌在孟獲身上又是施針又是輕點穴位,孟獲終於幽幽的醒來,無助地看了我們一眼。
諸葛亮卻是開門見山:“降否?”
孟獲閉眼不語。
“戰耶?”
依舊無話。
諸葛亮無奈地:“蠻王請回吧,來日整兵再戰。”
孟獲睜大眼睛看著諸葛亮,猶豫了半,還是道聲謝走了。
孟節在營外等他多時,看他出來,身體忍不住激動地一抖:“二弟……”
兄弟二人多年未見,孟獲深深地看了孟節一眼,欲言又止,最後還是無言地走開了。
孟獲回到自己營中,鬥誌消沉,喚過眾人:“自漢兵南征以來,我屢戰屢敗,如今地方全為漢軍所占,更不知何處可以投身?”
帶來洞主:“為今之計,隻有一國可以投奔。”
帶來洞主推薦木鹿大王時,孟獲就以為要反敗為勝了,隻是沒想到諸葛亮竟然如此難纏,連對付獸兵的辦法都提前想好了。盡管如此,他對於自己這個妻弟還是很滿意的,不成功隻能是命在漢。現在聽到他還有後招,不禁充滿期待:“何處可去?”
帶來洞主:“此去東南七百裏,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他手下軍士,俱穿藤甲;那藤條生於山澗之中,盤於石壁之上;國人采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晾曬;曬幹複浸,共十餘遍,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現在大王可以投奔他,若得藤甲兵相助,擒諸葛亮如利刀破竹。”
孟獲大喜,於是投烏戈國,來見兀突骨,兀突骨答應孟獲起兵。他喚過手下兩員大將,一名土安,一名奚泥,帶領三千藤甲兵,離烏戈國望西北而來。
諸葛亮聽藤甲兵的消息,頗感意外,他沒想到孟獲還有主動出擊的勇氣,盡管是得到了援兵。我知道藤甲兵最後被諸葛亮用地雷飛炮法一把火燒完,孟獲心服,從此南中平定,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雖然聽孟節了,但諸葛亮沒親眼見道藤甲兵的戰力如何,還是派人出戰試探。漢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不能穿透,全落於地;刀砍槍刺,也不能入。蠻兵全使利刀鋼叉,漢軍鎧甲堅固,雖然一時損傷不大,但越戰越落於下風,隻好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