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定南中策(2 / 2)

孟獲很奇怪:“戰馬?”

我:“不錯。朕見南中馬匹大多體格較,但大王那匹卷毛赤兔卻是颯遝不凡,放眼下也是難得一見的良馬。這南中馬,也可以如此神駿嗎?”

孟獲回道:“啟稟陛下,臣這匹馬乃是滇池駒。”

原來,南中自古傳言,滇池有神馬,若與普通馬交合,即生駿馬,稱之為‘滇池駒’,可日行五百裏。神馬之當然不可信,估計是滇池附近水草豐美,有品種優良的野馬,偶遇附近放牧的馬匹,誕下好馬。

我恍然大悟,對孟獲:“朕不瞞你,如今我軍對戰馬需求量甚大,我欲在南中開設馬場,由朝廷出資,雇傭南中養馬好手幫朝廷牧馬。其中上等的作為戰馬,次一些的則用來馱運軍資,你意下如何?”

孟獲也是個聰明人,哪還不明白我這是將這差事交給他了,當即道:“如此一來南中百姓又多了一門生計,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力辦好此事!”

南中戰火停息,恢複了寧靜,血腥氣也逐漸變淡。各地官員兢兢業業,處理政務,分得田地、牧場的人們在蜀中來的老農、工匠指揮下為了生計奔忙。雖然暫時還看不出什麼區別來,但所有人心中都充滿了希望,用不了幾年,他們的生活就能提高一大截。

救治好的傷兵、俘虜,諸葛亮決定都帶回蜀中,強者從軍,弱者屯田。同時,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與王平的部眾合並,精心挑選出一萬人組成“無當飛軍”,取所當無前之意。除此之外,朝廷在南中奉行“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隻在當地招募部分郡兵,維護治安,震懾地方。

這一番舉措下來,南中民心盡服,民間也再無對抗朝廷的力量,寬猛相濟,釜底抽薪!

我又下令,南中一年之內不用交賦稅,但以後每年要上貢一定數量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用於充實國力。

在孟獲投降後不久,孟節就回萬安溪了。我曾許他高官厚祿,希望他出仕輔佐我,卻被他拒絕了,他自己是閑雲野鶴的性子,而且年紀大了,不想離開故土。臨行之前,我親自上萬安溪拜訪了他,與他告別。

剛到庵前,就聞到一陣清香撲麵而來,我讓他們在外麵等我。進門一看,孟節好像知道我要來一樣,桌案上擺了兩杯茶,放了兩本沒有封皮的冊子。

我跟他也不客氣,坐下嚐了嚐,驚訝道:“這茶,是炒過的?”

這個時代,竟然已經有人會炒茶了嗎?

孟節慢悠悠地品了一口茶,才回道:“不錯。茶之為物,清爽醒神,熱渴、凝悶、目澀之人飲之,堪比醍醐。此物,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最適合南中不過。陛下即將北返,老朽身無長物,桌上那本書記載了種茶炒茶之法,就送予陛下吧。”

完,指了指桌上那兩本冊子。

我看是兩本,就問道:“另一本是?”

孟節:“馴養信鴿之法。”

我難以置信地看著他,他卻笑道:“初見之時,陛下聽聞飛鴿傳書之後雙目炯炯,我便知道陛下中意此物。想來,應該是有大用吧。”

有大用,太有大用了!有了它,就可以快速、隱蔽地傳遞情報,比人快多了!等到信鴿網絡組建起來,曹魏、東吳後方發生什麼事,我馬上就能知道,而且神不知鬼不覺。

跟孟節聊了許久,快到黑我才依依不舍地下山。臨走之前我再次邀請他出仕,可惜還是被他拒絕了。。

孟節送我到庵前,看著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竹林中,自言自語地了一句:“乾坤有變,心西移。陛下,前途坎坷,希望你能不忘初心,堅守到最後!”

回成都之前,我將種茶炒茶的方法留給了李恢,讓他在南中招募人手建茶園。茶葉具有戰略意義(曆史上絲綢之路賣到西方最多的,除了絲綢、瓷器就是茶葉,而西南更是有著名的“茶馬古道”),等將來成了規模,可以大量販賣到曹魏東吳,對北方遊牧部落也有巨大的吸引力。我絲毫不擔心被敵國偷了去,因為在種茶這件事上,西南得獨厚,他們根本沒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