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街亭之戰 四(1 / 2)

看完諸葛亮的來信,我氣的一拳砸在桌案之上,血沿著拳頭淌下來。

為什麼?為什麼不聽我的勸阻,偏偏還是要用馬謖!

我覺得心中似著了火一般,隻想仰長嘯,發泄出滿腔的憤恨。

趙統被我嚇了一跳,急忙找來紗布幫我包紮。看著趙統、諸葛喬、王猛三人緊張、擔心的神情,我開始慢慢的冷靜下來,重新打開被我揉成一團的信箋,認真審視了起來。

平心而論,諸葛亮的也有道理。曹魏派出的是名將張郃,我軍有把握對上他的隻有趙雲、魏延,可惜一人在東一人在西,根本來不及。剩下的馬謖、王平、廖化諸人論資曆都比不上張郃,更何況王平兵少,強行讓他統帥馬謖的人馬反而風險太大。想當年我軍最鼎盛之時,坐擁關、張、馬、黃、趙五虎上將,還有魏延、李嚴、霍峻、馮習、吳蘭等人都能獨當一麵,將星雲集。可惜,期年之間這批名將紛紛凋零,僅存趙雲、魏延,李嚴被奪權。我不能怪諸葛亮,要怪,就怪我沒有父親那樣的魄力吧。當初他敢於破格提拔魏延代替張飛鎮守漢中,而我在明知王平等人是名將的情況下卻依然這麼保守。

那麼,我能做些什麼補救呢?

我急忙翻開地圖,看著那一條條被我標注了無數次的路線在心裏默默地分析起來:如今曹睿已至長安,身邊至少有數萬大軍,而我漢中的兵馬加起來也不足一萬人,王不見王,子午穀這條路萬萬走不得;趙雲已經開始撤退,本來如果能再從這條路殺出去,必然能讓曹真措手不及,可惜棧道已經燒毀了,更何況如果棧道沒毀誰打誰還不一定,斜穀也不行;儻駱道北麵出口在武功,比郿縣離長安更近;祁山一線已經有諸葛亮八萬大軍在,更何況路程最遠,等我們到的時候估計也就能迎回諸葛亮的敗軍;東下再次進攻上庸,在荊州開辟新的戰場,對於隴右戰場毫無幫助。

最後,我的目光落在故道北端,那裏有一處下聞名的隘口。

大散關!

大散關位於秦嶺北麓,是關中四關之一(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自古為“川陝咽喉”、兵家必爭之地,號稱“北不得無以啟梁益,南不得無以圖關中”。過了大散關,在渭水北岸,則有一座城池——陳倉。

另一段曆史上,在第一次北伐結束之後,曹真覺得陳倉位置顯要卻城牆低矮,守備虛弱。於是派名將(就防守而言)郝昭進駐陳倉,加固城防,終於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擋住了蜀軍的進攻。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郝昭去陳倉的時間應該是在夏季之後。也就是,現在的陳倉,城牆低矮,兵力薄弱,且沒有大將坐鎮?

陳倉位於關中腹地,東臨郿縣,西接廣魏,是曹魏萬萬不能有失的重鎮。如果能占據陳倉,則整個關中都暴露在我們的打擊範圍之內,無論是曹睿還是曹真,必然驚恐,那麼他們還敢放心北上支援張郃嗎?曆史上王平隻有千把人,不得已隻能以疑兵之計嚇退張郃掩護敗軍撤回。可是如今他手裏有三千人,還是驍勇善戰的飛軍,我相信他必然能堅守到諸葛亮的援軍趕到,不會再讓我軍“進無所據”。單單隻是張郃一軍,諸葛亮肯定能擊敗他,到時候攜大勝之勢南下與我彙合……

這就是所謂的一子落而滿盤活,想通了這一點,我喜不自勝,當即下令集結軍隊,調撥糧草、物資準備出征。

諸葛喬、趙統聽完我的想法堅決不同意,費禕得知後也過來拚死勸阻。他們不想讓我去冒險,諸葛喬甚至提出可以攻打陳倉,但是由他代我去。

這一戰確實風險很大,可以的話我也不會自己去。可是現在的漢中,文臣很多,卻沒有什麼大將。蜀漢後期官至大將軍、與王平在興勢之戰一起大敗曹爽的費禕此時也沒單獨帶過兵。相比之下,在場眾人裏,我的作戰經驗是最豐富的的,威望也夠。富貴險中求,世上沒有什麼是完全的,如果我不去做,依然隻能坐等敗亡。

於是我對他們:“此次北伐,我軍前後準備三年,又正好趕上了曹魏雍涼出現漏洞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如若錯失,曹魏必然加強防範,且此次因心向漢室歸順我們的隴右軍民亦會被曹魏清算,日後我們出兵再不會有人敢響應我們了。彭城之戰高祖險死,其後方有霸王自刎烏江;昆陽城下世祖(光武帝劉秀)背水一戰,才換來大漢中興。朕相信相父、子均,隻要我在陳倉能堅守數日,他們一定可以打敗張郃回援!”

漢中一直處於戰備狀態,不過半日,一切就緒。我帶著藤甲兵在內的五千人,費禕的三千新兵留守漢中,反正趙雲馬上也回來了,不會出什麼問題。兵戰凶危,我依然隻帶了兀突骨、趙統、王猛三人隨軍,像諸葛喬這些文人堅決不能讓他們冒險。走之前我派人給諸葛亮送消息,趙統也悄悄讓人快馬去通知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