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東吳來使(1 / 2)

最後,各部落首領在我的見證下,共同對神起誓,各族和睦相處,減少殺戮。神是西北各族乃至北方的匈奴、鮮卑共同信奉的真神,在神麵前立誓足見誠意。一番操作下來,讓遊楚歎服不已。

按照我的規劃,以後胡人安心放牧,能吃飽穿暖,還有機會進入朝廷為官,而漢人實際上的地位依然是比胡人要高一些的。如此一來,胡人開心,漢人也沒有損失,兩方都十分滿意,消除了隔閡與仇視。就像我的,百年仇恨不可能一朝消弭,這更像是埋下了一顆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根發芽,各族之間愈發親密包容。與曹魏對異族的政策一比,高下立判,淵之別!

朝廷從這次會盟中的得利更是不可計數。隴右被我們占據以後,相當於涼州與關東之間的聯係就阻絕了,以後涼州各族要交易隻能找我們。他們需要茶葉、糧食、布匹、鹽鐵,這些東西我們手裏都有,並且十分充足。尤其茶葉幾乎被益州壟斷,在很多地方一頭牛才能換一斤茶葉。

初秋會盟之後,我心情大好,隻要給我們幾年時間,隴右一定會成為我們穩固的根據地。就在這時,楊戲突然派人給我送來了一份軍情,讓我心頭一緊。信上,曹魏的第一批關東援軍在後將軍費耀的帶領下抵達長安,約有兩萬人,曹睿更由河北調集近十萬大軍,已經到達洛陽附近。

我正要讓人去叫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已經到了。他看完楊戲送來的情報,一臉輕鬆淡定。

我不由問道:“相父,如今曹魏援軍不斷彙集長安,若是等到河北大軍到來,是我們的兩倍還多,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不要趁他們尚未集結完成,主動出兵,各個擊破?”

諸葛亮笑了笑,對我:“陛下不必擔憂,曹魏有援軍,我們也有。”

我迷糊了:“我軍主力都在隴右,哪還有援軍?”

諸葛亮向東指了指,我忽然明白:“東吳來人了?”

諸葛亮道:“不錯,公琰(蔣琬字)來信,東吳使臣先到成都,再經成都北上,已出發多時,應該不日即至。”

我饒有興致地問:“是誰?”

諸葛亮苦笑道:“是臣的侄子,諸葛元遜。”

原來是諸葛恪!

諸葛恪,諸葛瑾的長子,諸葛喬的親兄長。他自幼聰明伶俐,才思敏捷,成年後,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向吳太子孫登待講道藝。

我雖然沒見過這個人,但打心底裏不喜歡他。

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輔佐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聽罷大笑。

後來費禕出使東吳,孫權設宴招待費禕,先逆令群臣:“蜀使來時,伏食勿起。”不久費禕來到,孫權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卻自不起。費禕嘲之道:“鳳皇來翔,騏驎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諸葛恪便答:“爰植梧桐,以待鳳皇,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他後來曆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平定山越之亂,在陸遜去後更是接任大將軍。孫權臨終時向他托孤,孫權死後他獨掌朝政,擊敗曹魏,取得東興大捷。

他雖然跟他的叔父一樣有治世之才,可惜,卻不像諸葛亮那麼虛懷若穀,也沒有他父親那麼成熟穩重。他對於我們這個盟友從來缺乏尊重甚至刻意貶低,更何況是其他人?從被孫權寵壞了的諸葛恪,剛愎自用,對待下屬隻有威壓而無恩德,所以最後的下場很慘。他的結局,諸葛亮、諸葛瑾、張嶷都預料到了。

東吳在東興大敗魏軍後,諸葛恪借大勝之勢出兵攻打合肥。張嶷寫信給諸葛瞻,希望他可以勸諫他的堂兄,雖然諸葛恪是顧命大臣,但是新皇帝上任,不宜離皇上太遠,不然的話,會有大禍的。後來吳主孫亮與大臣孫峻設計在宴會上誅殺諸葛恪,諸葛恪果然被夷三族。

雖諸葛恪跟陸遜一樣,是主張聯合我們,但這樣一個人遠不如先前的張溫來得舒服。隻是,我內心再抵觸,也不能讓他瞧了。我們這邊最能言善辯的秦宓在前年去世了,不過對於諸葛恪的到來我倒是一點都不擔心。

年少英才是嗎?巧了,我身邊也有一個涼州上士薑維薑伯約(諸葛恪生於0年,薑維生於0年,薑維隻比諸葛恪大一歲)。在後三國時代,薑維、鄧艾各領風騷,也沒你諸葛恪什麼事。

由於近來一直在忙著戰備的事,我沒有在城內接見他,而是在軍營。我身邊除了諸葛亮,隻跟著薑維、關興、張苞和霍弋幾個年輕將領。東吳年青一代人才輩出,我們也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