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石亭之戰 上(1 / 2)

曹魏征東大將軍曹休,不是個簡單人物。他被曹操稱為曹家千裏駒,曾在下辨敗吳蘭,武都退張飛,洞浦破呂範。黃初七年(6年),吳將審德屯駐皖城,曹休將其擊破,斬殺了審德,收降了吳將韓綜(韓當之子)、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並前二千五百戶,遷大司馬。至今為止,曹休在與東吳的交戰中未嚐敗績,也難怪他瞧不起東吳。他常對身邊諸將“若非先帝早逝,國家動蕩,必提百萬雄兵踏平江南,親手綁縛孫權至洛陽。”對此,眾將深信不疑,都認為他有底氣這話。

曹休在揚州掌握十萬大軍,又屢敗東吳諸將,是孫權的心腹大患。所以,孫權與陸遜商議之後,認為曹休其勢已驕,可以用詐降之計誘敵深入,事先埋下伏兵,四麵出擊,執行詐降計策的人是番陽太守周魴。

最初,孫權想派遣周魴秘密求助已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帥,讓他們去誑誘魏揚州牧曹休。

周魴:“山民宗帥地位低賤,不足以依賴信任,事情如有彙漏,不能使曹上鉤。請派親信帶著我的書信去引誘曹休,我受到責難,害怕被殺,打算以郡歸降北方,請求派兵接應。”

孫權同意了,周魴的心腹持降表到達合肥,具言周魴降魏之事,書中詳述了東吳近來的國情。原來,自從暨豔事件後,孫權不放心底下的臣子,派尚書郎到處去調查,韓綜(主要是在任上淫亂不軌)、翟丹等人投降曹休就有一部分是這個原因。周魴為人不拘節,得罪了尚書郎,自忖在東吳難以有好下場,索性仿效韓綜等人降魏。降表中明了東吳在廬江、鄱陽二郡的兵力分布,並向曹休提了官職和賞賜的要求。

曹休盛情招待了信使,並承諾當即上書洛陽,請求帶兵接應周魴。

打發走了周魴的人,曹休當即召集眾將和幕僚商議。

底下將領問道:“大司馬以為周子魚(周魴字)所言可信嗎?”

曹休笑道:“雕蟲技,不過欲賺我耳。隻是,如今我大魏邊境不寧,隴右為蜀賊所竊據。若周魴所言不虛,則我軍可乘此賜良機占領廬江、鄱陽,進而攻入江東腹地。無疑可以提振士氣,大漲國威,也讓陛下更易穩固局勢。”

於是,他一方麵派人到鄱陽調查暗訪,一方麵上書曹睿周魴投降之事。

探子到達鄱陽,果然見到有尚書郎不斷到周魴處查究各種事情。尚書郎仗著是孫權親派,盛氣淩人,竟然當眾宣布周魴所謂“十大罪狀”,什麼懶散怠政、慢待上官之類的帽子扣了一頂又一頂。周魴萬般無奈,一方麵給尚書郎送厚禮,一方麵親自來到番陽郡門之下,剪下頭發謝罪。

密探悄悄返回合肥,將所查訪到的情況如實上報曹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斷發對於士人來實在是奇恥大辱。曹休聽到探子回報後,不再懷疑。他認為機不可失,遲則生變,不等洛陽的命令下達就迅速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接應周魴。

由於關東大軍都在洛陽,曹睿也暫時從長安返回,他接到消息急忙召集眾臣商議。

尚書蔣濟上書:“大司馬深入敵方境內,與孫權的精銳部隊對壘,而朱然等在長江上遊,正處於大司馬背後,臣看不出對我軍有利之處。”

身在汝南的前將軍滿寵聽到曹休出兵的消息也上書:“大司馬雖然明智果斷但很少用兵(先前作戰曹休都是跟隨曹操、曹丕,聽令行事,很少獨自領軍打仗),這次他的行軍路線背靠湖泊,傍依長江,容易進軍,難以退卻,這是戰爭中易於受阻之地。如果大軍進入無疆口,應該嚴加戒備。”

可是曹休已經帶兵出發,從洛陽下令撤軍趕不及,於是曹睿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三路大軍同時進發。三麵出兵,好歹能分散東吳的兵力,讓曹休這一路人馬壓力減很多。

此時,東吳九萬大軍已經在皖城集結完成,陸遜、朱桓、全琮、等將領悉數在列,加上上遊的朱然,可謂將星雲集、準備萬全。

八月,孫權到達皖城(今安徽潛山),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賜予黃鉞,手執馬鞭接見了他。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

鄱陽與曹魏揚州(揚州被曹魏、東吳各占一部分)之間隔著廬江郡(廬江郡同樣一分為二,被魏吳各占一部分),此時曹休已經到達皖城北麵的石亭,距離東吳主力軍在廬江的大營不過百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