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諸葛恪的會麵最終不歡而散,他可以是被我趕走的。
諸葛恪也是有點後悔懊惱,他沒想到這次領了出使的任務最終搞砸。戰馬的事確實是他自作主張,孫權隻是讓他想辦法壓低價格,而且也不是要兩千匹戰馬,隻是一千匹。諸葛恪並不是不顧大體的人,變成這樣跟他的心態有關係。
諸葛恪在東吳,自孫權寵著,眾人捧著,內心傲氣十足,年青一代中連東吳太子孫登的麵子都不買賬。
孫登曾經嘲弄諸葛恪:“諸葛元遜應該吃馬屎。”諸葛恪:“希望太子吃雞蛋。”孫權:“別人讓你吃馬屎,你卻讓人吃雞蛋。這是為什麼呢?”諸葛恪:“因為馬屎和雞蛋是從同樣的地方出來的。”
可是,此次隴右之行,卻讓他心態失衡。蜀漢陣中年輕一輩輩人才濟濟,而我比他四歲,就已經多次親自上陣,奇襲陳倉更是北伐的關鍵轉折點。他自認為才華不輸任何人,再加上我在軍營中接見他讓他感覺被輕視了,就起了跟我一較高下的想法,渾然忘記了彼此的身份。
諸葛恪走後,諸葛喬很尷尬,問道:“陛下,兄長他出言不遜,可是此時因此跟東吳交惡,對我們有害無利。”
諸葛亮臉上也很掛不住,不過還是對我:“趁火打劫絕對不是孫權的主意,隻是不知道元遜為何如此失態。哎,這般心性,將來兄長家業交於其手,非我諸葛氏之幸啊!”
我對他們:“就算是孫權的主意也不要緊,無非是想要戰馬,給他一些就是了。離了我們,他們還能去哪找戰馬?跨越大海萬裏迢迢去遼東找公孫氏?不過,這次幸虧相父未卜先知,看清了魏吳兩國的虛實,才讓朕在諸葛元遜麵前占住了氣勢。”
我雖然大概知道石亭之戰曹休最終上了周魴的當,被陸遜等人打得大敗,卻不清楚賈逵、滿寵二人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後麵會細講)。
諸葛亮:“此事並非是臣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有兩位故人提醒點撥,方才能推測形勢。”
龐德公、水鏡先生都早已作古了,這世界上竟然還有能提點諸葛亮的兩個人?我疑惑道:“是誰?”
諸葛亮從袖子裏掏出兩封書信交給我,回道:“是前李都護和廖侍中。”
竟然是李嚴和廖立?我接過李嚴、廖立給諸葛亮寫的信,粗略一看,兩人的意思大致上差不多,那就是曹休粗疏自傲,必然會被孫權陸遜有機可乘,但是曹魏豫州刺史賈逵才兼文武,前將軍滿寵勇而有謀,東吳能擊敗魏軍,卻難以取得實際進展(開疆拓土)。
我看完笑道:“想不到他們二人身處偏鄙,卻依然關心國事,洞悉軍情。”
完,我見諸葛亮欲言又止,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把幾個年輕人先支出去了。
大帳之中隻剩我跟諸葛亮二人,我才問道:“相父是要為他們求情嗎?”
諸葛亮:“陛下,當前我軍擴張太快,人才卻未能跟上。似伯約、紹先諸人皆是青年才俊,假以時日必成國之棟梁,可惜為時尚早。如今我軍中能獨當一麵的,除了文長便隻有街亭之戰異軍突起的子均。正方、公淵二人,智謀深沉,放眼下也是難得一遇,不可任其終老荒野,懷才不用啊!”
這兩個人都是我親手流放的,如果平白無故就赦免重新啟用,不是打自己臉嗎?雖我務實,但不代表不要臉麵啊。
我猶豫了一會兒,對諸葛亮:“這樣吧,我軍隴右大勝,又有趙將軍慷慨殉國,朕發令大赦下,除窮凶極惡之徒外其他人罪責全部免除。相父可以派人請他們二人來隴右,先與他們溝通清楚。若他們真的已經洗心革麵,朕可以給個機會重新啟用他們。但若不是,朕絕不會再用!”
諸葛亮喜道:“陛下英明。”
諸葛亮雷厲風行,不過幾時間,李嚴、廖立就到達,進了諸葛亮在隴右的府邸。
見到他們二人,諸葛亮心情高興的,問道:“正方、公淵別來無恙?”
他們兩個也是五十多的人了,一路舟車勞頓,有點萎靡,不過見到諸葛亮還是精神一振,笑道:“我們二人處江湖之遠,不用像孔明這般整日操心勞碌,愜意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