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不是假話,兩個人氣色比之前在成都為官時還要好,尤其是廖立,以前又高又瘦的他此時富態圓潤了不少。
寒暄了幾句,三人就聊到了隴右的戰事,氣氛變得凝重起來,不複先前的輕鬆。尤其是到陳倉之戰,廖立感慨道:“子龍忠心救主,壯烈殉國,實在是臣子典範。隻是未曾想,成都一別,竟是人永隔。”
趙雲謙虛低調,又是武將,心胸豁達,在成都時廖立與他雖然不是很親近,但卻十分佩服他,是少有的能讓廖立看在眼裏的人。
李嚴也是悲痛地:“可惜,若我當時在軍中,陛下有人可用,何須親身犯險?子龍也不會……”
到後來,竟然哽咽了。廖立拍了拍李嚴,寬慰道:“過去的事就不要提了,當日身為朝臣,我們悖逆人倫,被貶是我們罪有應得。隻是,如今漢室將興,我們這兩把老骨頭卻再無用武之地了。想想,實在是有負先帝知遇之恩。”
諸葛亮:“你們二人倒也不必這麼灰心喪氣,未必沒有機會。”
李嚴、廖立兩人眼前一亮:“孔明有辦法?可是我們所為,確實已經僭越人臣,大不敬,縱然你身為丞相,也有心無力吧。”
諸葛亮笑道:“我自然是無能為力。陛下,您意下如何?”
完,羽扇指了指,我有點尷尬地從屏風後麵走出來。其實,我躲在屏風後麵是諸葛亮的主意,讓我看看他們兩個人現在怎麼樣。
李嚴、廖立沒想到我竟然在場,吃驚之下急忙行禮道:“罪臣李嚴(廖立)見過陛下。”
他們兩個人剛才所的話,情真意切,言語間多有自責和反思,我聽得也是十分感動,當即一手一個把他們扶起來:“兩位卿家不必多禮。一年餘未見,朕甚是想念,隻恨當初意氣用事,處罰太重,苦了二位卿家。”
兩人急忙回道:“是我二人欺君罔上,死不足惜,陛下饒恕我們二人性命已經法外開恩。”
我:“行,過去的就不提了,現今正是用人之際,二位卿家能回來,我軍如虎添翼。”
完,我跟他們提起剛剛發生的事。對於諸葛恪吃癟,兩人都是哈哈大笑,尤其廖立:“東吳鼠輩放肆無禮,被陛下教訓一頓,若先帝泉下有知,必然開懷。”
他的是實話。我父親這個人,雖然他喜怒不形於色,但那都是謠傳。他這個人,真性情,為了兄弟部下流淚痛哭是經常的,年輕時更是一怒之下揮鞭怒打上官督郵(演義裏是張飛做的)。他這輩子,吃過最大的虧就是大的英雄折戟在了東吳鼠輩手裏。
我笑道:“話雖如此,不過萬一因此惹怒了孫權,也不是好事。我們勢單力孤,目前來,還需要東吳這個盟友。”
李嚴:“陛下放心,我們需要東吳,東吳何嚐不需要我們,這件事來無非是意氣之爭。但是,陛下的身份擺在這裏,怎麼也是諸葛恪理虧。隻需稍微給孫權一個台階下,他肯定不會深究下去的。”
李嚴得沒錯,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心裏也明白。於是,我也就愛不再為這件事操心。幾之後,我下令恢複廖立侍中的身份,讓他主管情報工作。李嚴複職中都護,回漢中統領軍事。。
魏延勇猛過人,要在軍中做先鋒用,不能再回漢中駐守。可是,漢中緊鄰荊州,尤其是我們新得西城以後,與司馬懿挨得很近,不得不防。司馬懿這個人太可怕了,曆史上曹真攻打漢中的時候也確實從荊州出兵漢中策應,隻不過曹真大軍在子午穀遇到大雨被迫撤退,司馬懿這一路才不了了之。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難保司馬懿不會奇襲漢中。而我們軍中,除了諸葛亮、魏延、李嚴,其他人對上司馬懿我都不放心。
廖立接管了情報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不止。楊戲本來做的已經不錯,隻是經驗這個東西,真的需要時間積累。沒幾,廖立就告訴我一個重要消息,諸葛恪來的時候,東邊已經開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