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離開冀縣,烏巢覆轍?也對,冀縣是我軍大本營,糧草、兵器庫、軍需物資全都在冀縣,一旦有失,則我軍萬劫不複。可是,有諸葛亮、魏延在前線擋著,魏軍能攻到這裏嗎?
我問廖立:“相父給朕留下了多少人?”
廖立:“丞相此次帶兵到東線之後,隴西、南安、水三郡還剩下三萬大軍給陛下指揮,包括柳休然(柳隱)的兩千騎兵。”
留給我這麼多人?我懂了,這次關中魏軍聲威浩大,攻勢凶猛,涼州的魏軍怎麼可能沒有動靜呢?可是,涼州的人馬最多不過也就三萬人吧,我們防守不需要這麼多人。相比之下還是東線壓力最大,為什麼不多帶人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過我知道聽諸葛亮的準沒錯,於是簡單交代遊楚幾句之後立刻跟廖立返回了冀縣。
月支城位於安定郡東北,蕭關以東,臨近塞外,如果魏軍進攻蕭關,月支是必經之路,首當其衝。當初漢軍北伐楊條等人劫持官吏據守月支城響應諸葛亮,後來因為張郃失利於街亭,魏軍一直未曾到過月支城下。可是,這次不知道為什麼,魏軍來勢洶洶,聽竟然有兩萬大軍進攻安定,讓他惴惴不安。
手下人看出楊條的心思,勸他:“大人,這次魏軍來者不善,這安定郡恐怕難保了。”
楊條瞪了他一眼:“我豈會不知。隻是我受陛下、丞相委托,任一郡之首,豈能輕言懼敵?”
那人卻絲毫沒有收斂,反倒是湊近了輕聲:“大人此言差矣。這安定是您所據有,漢軍也是靠您才能兵不血刃拿下安定。可是,如今您雖然為一郡太守,但郡中事務卻都是那廖元儉(廖化)了算。大人本就是魏國人,如果此時順勢重新投靠大將軍(指曹真),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楊條吃驚地看著他:“你……”
那人悄悄地:“不錯,這幾日大將軍那邊與人接觸了,大將軍……”
“大人,馬將軍到了!”
還未等他完,外麵突然有人進來通報。
楊條:“快請!”
罷,揮了揮手,剛才那人識趣地退到了一邊。
來的人自然就是馬岱了,楊條見到馬岱,問道:“馬將軍來月支可是有急事?”
馬岱回道:“丞相有令,魏軍勢大,月支城難以久守,讓某前來護送楊太守和城中百姓退到烏氏。”
烏氏位於蕭關以南,隻要魏軍攻不破蕭關,則烏氏就很安全。
楊條卻猶豫了。他本是安定大族,根基都在月支,所以被我封為安定太守後寧願不去治所臨涇縣上任也要留在月支。現在這麼一走,那他在月支的基礎就沒了。
馬岱似乎早就料到楊條會這樣,並不催促,而是饒有興致地看著他身邊的人。他鷹眼如電,當看向剛剛勸降楊條那人時,把那人嚇了一激靈。馬岱嘿嘿一笑,直接上前拔刀將那人刺死。
楊條慍怒道:“馬將軍,你這是何意?肆意殺我屬下,若不給我一個交代,就是到陛下那裏我也要討個法。”
馬岱安撫道:“楊大人莫急。”
完,去那人身上搜,掏出一封信,那上麵蓋的赫然是曹真大印。
把信丟給楊條,馬岱笑了笑:“此人是魏賊奸細,丞相怕你被人蒙蔽,失禮之處還請楊大人見諒。”。
事已至此,楊條知道自己沒得選了,再強行堅持留下自己也會有通敵嫌疑。想想簡直太可怕了,自己都沒發現身邊安插了探子進來,丞相遠在千裏之外是怎麼知道的呢?
楊條當然想不明白,這件事不是諸葛亮讓人查出來的,而是廖立手下的風影衛。風影衛是廖立給我們的情報機構起的正式名稱,取“聞風而動,如影隨形”之意。他們分為內衛和外衛,外衛就是專門刺探敵國情報的,而內衛則是排查內部人的。當然,為了防止他們做大,成為像東吳的尚書郎那樣欺壓百官、陷害忠良的組織,我隻給了內衛探查權利,而未賦予抓人、判案之權(外衛是可以執行刺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