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各方動向(1 / 2)

王平讚歎道:“黃崇武藝雖算不上出眾,但自保應該綽綽有餘了。年紀就有如此過人才智,實在是令人欣喜。無當飛軍有了他,必定如虎添翼。”

在場邊觀戰的武當飛軍兩校主將霍弋、張嶷都想搶著要黃崇加入自己麾下,要不是王平治軍威嚴,就在一邊看著,他們差點要比武定勝負了。最後,黃崇選擇了更熟悉的霍弋,這點上霍弋還是沾了我的光。霍弋以前是我的伴讀,黃崇跟馬承、傅僉被我收入宮中的時候與他經常見麵交談,因此比較相熟。當然,相比霍弋而言,張嶷也不那麼需要黃崇,他本身就是文武雙全的人物,論智謀不在黃崇之下。而霍弋忠義勇烈,帶兵打仗大開大合,黃崇鬼點子多,正奇互輔,正好與他相得益彰。

三人既然已經通過考核,諸葛亮親自當著全軍宣布:“自今日起,你們三人就正式加入我大漢軍隊。以你們的年齡從軍本來並不合規矩,若下效仿,則有竭澤而漁之憂。隻是,你們皆是將門之後,自幼被陛下收養在宮中,深受朝廷恩德,肩負著國仇家恨,先前與魏軍交戰曾立下戰功,本領又遠超同齡人,故才允許你們法外特例。既已入軍中,日後當以國事為重,盡忠報國,上不負陛下恩,下對得起百姓萬民!”

馬承、傅僉、黃崇三人單膝跪地,抱拳拱手回道:“謹遵丞相號令!盡忠報國,萬死不辭!大漢萬歲!”

“大漢萬歲!大漢萬歲!”

三個少年的宣誓讓人熱血沸騰,校場上觀戰的軍士受到感染,全都自發跟著大喊了起來,就連王平、薑維、張嶷這些軍中大將也加入了進來。

諸葛亮居於帥台之上俯視三軍,隻覺得氣吞萬裏!

魏軍折戟隴右、張郃戰死涼州的消息經魏國中度迅速傳往其他各地,引得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幽州,遼東郡。

去年,公孫淵趁叔父公孫恭病重突然發兵逼奪其位,並將公孫恭囚禁。公孫恭的職位畢竟是得到曹魏朝廷正式承認過的,他這麼做無疑是在打曹睿的臉。他也自知害怕,於是上書請罪,具言當時狀況。隻是,他絕口不提自己以下犯上之事,隻是叔父病重,無法理事,怕耽誤朝廷政令通行不得已暫代其處理遼東政務,更在上疏中信誓旦旦地表示願為陛下牧守遼東、防備鮮卑雲雲。

曹魏在三國中最為強大,朝堂上人才濟濟,公孫淵這點伎倆能騙得過誰?

侍中劉曄就向曹睿進言:“公孫氏漢時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則由海,陸則阻山,外連胡夷,絕遠難製。而世權日久,今若不誅,後必生患。若懷貳阻兵,然後致誅,於事為難。不如因其新立,有黨有仇,先其不意,以兵臨之,開設賞募,可不勞師而定也。”

劉曄的提議對於魏國很有利,趁著公孫淵篡位不久,立足未穩,內部又未完全歸順的情況下,突然發兵攻打幾乎是必勝之局。隻要滅了公孫家,則魏國的勢力不僅從此可以擴張到遼東以至高麗,東北方向也威脅大減,可以專心對付吳蜀兩國。

但是曹睿覺得如今大敵當前,應該將精力放在西方和江南,不宜再在東北輕啟戰端。遼東隻是股癬之疾,威脅遠遠比吳蜀兩國要。於是並未聽從劉曄的建議,派人加封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曹睿的安撫,讓公孫淵的野心進一步膨脹,尤其是在聽到魏軍敗於漢軍之手後,他更是生出了別樣的心思。公孫氏在遼東根深蒂固,士民歸心,遼東精騎戰力甲於下,當年光武帝就因此成就霸業,自己為什麼不能稱王割據自立?

有了這個想法,他就跟手下的心腹們商量。

沒想到,他平時最信任的郡丞王建和校尉畢盛拚死反對,他們勸諫道:“將軍隻看到了漢軍在西方擊敗魏軍,卻未曾體會其中艱難。那蜀漢丞相諸葛亮智謀超群,軍中趙雲、魏延、王平諸人皆是當世名將,更兼蜀主劉禪親冒矢石,方有隴右之勝。即便如此,他們也是厲兵秣馬,累積數年,交好東吳,先後折損趙雲、兀突骨、張苞等大將,數萬人戰死沙場方才有今日之功。反觀我遼東,雖有下第一等的騎兵,卻外無良將,內無謀臣,且遼東苦寒貧瘠,糧草不豐。一旦稱王自立,麵對朝廷討伐大軍必無勝算,請將軍三思啊!”

光看別人過五關斬六將了,敗走麥城的時候你沒見著,承受得起?

公孫淵心知二人的乃是正理,隻好暫時收起這個念頭。

幽州塞外,草原深處。

秋風蕭瑟,草黃馬肥。臨近傍晚,部落中的漢子紮下大營,支起帳篷,將漫山的牛羊收攏起來圍好,並從中挑出幾頭最肥美的宰殺之後架在篝火上炙烤,金黃的烤肉冒著油“滋滋”作響,讓人胃口大開。